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生物质气制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二甲醚的性质和用途第13-14页
        1.2.1 二甲醚的性质第13页
        1.2.2 二甲醚的用途第13-14页
    1.3 生物质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机理第14-16页
        1.3.1 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第14-15页
        1.3.2 生物质气直接制二甲醚的反应机理第15-16页
    1.4 生物质气制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4.1 甲醇合成活性组分第16-17页
        1.4.2 甲醇脱水活性组分第17页
        1.4.3 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1.4.4 助剂对双功能催化剂的影响第18-19页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27页
    2.1 试剂、原料和仪器第21-22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页
        2.1.2 实验中所用气体第21页
        2.1.3 实验中所用仪器第21-22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2页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22-24页
        2.3.1 实验装置第22-23页
        2.3.2 实验操作步骤第23页
        2.3.3 反应产物的分析第23-24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24-27页
        2.4.1 XRD测试第24页
        2.4.2 N_2吸-脱附第24页
        2.4.3 SEM和EDX测试第24-25页
        2.4.4 金属铜比表面积(S_(Cu))测定第25页
        2.4.5 H_2-TPR测试第25页
        2.4.6 H_2-TPD测试第25页
        2.4.7 CO-TPD测试第25页
        2.4.8 NH_3-TPD测试第25-26页
        2.4.9 XPS和XAES测试第26-27页
第三章 CO、CO_2及产物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第27-3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CO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27页
    3.3 CO_2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27-28页
    3.4 DME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28页
    3.5 CH_3OH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28-29页
    3.6 CH_4相对N_2的校正因子第29页
    3.7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Li含量对CuO-ZnO-Al_2O_3-Li_2O/H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0-43页
    4.1 引言第30页
    4.2 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
    4.3 催化剂的表征第30-40页
        4.3.1 XRD第30-32页
        4.3.2 N_2吸-脱附第32-33页
        4.3.3 SEM和EDX第33-34页
        4.3.4 S_(Cu)第34页
        4.3.5 XPS第34-37页
        4.3.6 H_2-TPR第37-38页
        4.3.7 H_2-TPD第38-39页
        4.3.8 CO-TPD第39-40页
    4.4 混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40-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助剂(Ce/Y/Ga/Zr)对CuO-ZnO-Al_2O_3/H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3-53页
    5.1 引言第43页
    5.2 催化剂的制备第43页
    5.3 催化剂的表征第43-50页
        5.3.1 XRD第43-44页
        5.3.2 N_2吸-脱附和S_(Cu)第44-45页
        5.3.3 SEM和EDX第45-46页
        5.3.4 XPS第46-48页
        5.3.5 H_2-TPR第48-49页
        5.3.6 NH_3-TPD第49-50页
    5.4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第50-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制备方法对Cu-ZnO-Al_2O_3-ZrO_2/H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3-64页
    6.1 引言第53页
    6.2 催化剂的制备第53页
    6.3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第53-61页
        6.3.1 XRD第53-54页
        6.3.2 N_2-吸脱附和SC第54-55页
        6.3.3 SEM和EDX第55-56页
        6.3.4 XPS第56-59页
        6.3.5 H_2-TPR第59-60页
        6.3.6 NH_3-TPD第60-61页
    6.4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第61-63页
    6.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α-二氟-β-酮酸的脱羧加成反应研究
下一篇:氟改性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生物乙醇制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