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1 植物应答低磷胁迫机制 | 第9-14页 |
1.1 植物根系形态和构型的变化 | 第9-11页 |
1.2 植物生理生化反应 | 第11-12页 |
1.3 植物激素响应 | 第12页 |
1.4 基因水平应答机制 | 第12-14页 |
2 植物对磷素营养的吸收运输系统-磷转运蛋白基因 | 第14-16页 |
2.1 植物磷转运蛋白的结构 | 第14-15页 |
2.2 植物磷转运蛋白的功能 | 第15页 |
2.3 磷转运蛋白家族基因表达与调控 | 第15-16页 |
3 植物酸性磷酸酶 | 第16-18页 |
3.1 紫色酸性磷酸酶的结构与功能 | 第17页 |
3.2 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表达与调控 | 第17-18页 |
4 基于遗传转化对植物磷吸收相关基因功能的鉴定 | 第18-19页 |
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烟草遗传转化 | 第21-37页 |
1 材料 | 第21-2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1.2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21页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2 方法 | 第22-30页 |
2.1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LBA4404 | 第22-24页 |
2.1.1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22页 |
2.1.2 DNA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2-23页 |
2.1.3 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菌落PCR鉴定及保种 | 第23-24页 |
2.2 PmPT3与PmPAP1对烟草的遗传转化 | 第24-25页 |
2.2.1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 | 第24页 |
2.2.2 培养基 | 第24页 |
2.2.3 外植体准备及农杆菌侵染 | 第24-25页 |
2.2.4 抗性芽生根及移栽 | 第25页 |
2.3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 第25-26页 |
2.4 转基因植株中PmPT3与PmPAP1基因表达分析 | 第26-30页 |
2.4.1 总RNA提取 | 第26-27页 |
2.4.2 cDNA的合成 | 第27页 |
2.4.3 半定量RT-PCR | 第27-28页 |
2.4.4 荧光定量qRT-PCR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3.1 农杆菌质粒PCR鉴定 | 第30页 |
3.2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遗传转化及PCR鉴定 | 第30-32页 |
3.3 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2-36页 |
3.3.1 烟草总RNA质量检测 | 第32页 |
3.3.2 半定量RT-PCR检测 | 第32-34页 |
3.3.3 荧光定量qRT-PCR检测 | 第34-36页 |
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转基因植株对磷胁迫的响应 | 第37-56页 |
1 材料 | 第3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1.2 主要试剂仪器 | 第37页 |
2 方法 | 第37-44页 |
2.1 烟草磷胁迫处理 | 第37-38页 |
2.2 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38-41页 |
2.2.1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8页 |
2.2.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2.2.3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39页 |
2.2.4 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 第39-41页 |
2.3 磷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2.3.1 无机磷含量测定 | 第41页 |
2.3.2 总磷含量测定 | 第41-42页 |
2.4 生物量测定 | 第42页 |
2.5 磷吸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42-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3.1 转PmPT3烟草对磷胁迫的响应 | 第44-48页 |
3.1.1 磷处理对转PmPT3基因烟草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1.2 Pm PT3基因超表达对转烟草磷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1.3 磷处理对转PmPT3基因烟草生物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1.4 过表达PmPT3基因烟草高亲和磷转运蛋白基因(Pht1)表达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 转PmPAP1烟草对磷胁迫的响应 | 第48-53页 |
3.2.1 磷处理对PmPAP1的表达及APase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2 磷处理对转PmPAP1烟草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3 磷处理对转PmPAP1基因烟草磷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3.2.4 高表达转PmPAP1基因株系对磷处理的生长响应 | 第50-52页 |
3.2.5 过表达PmPAP1基因对烟草内源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4.1 磷转运蛋白基因PT与植物磷吸收 | 第53-54页 |
4.2 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PAP与植物磷吸收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1 结论 | 第56-57页 |
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