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际环形量表(IPIP-IPC)的修订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6-15页
    1 人际关系的概念第6页
    2 人际关系问卷第6-10页
    3 IPIP-IPC量表的介绍第10-13页
        3.1 人际环形模型理论第10-12页
        3.2 IPIP-IPC量表的信度、效度第12页
        3.3 IPIP-IPC量表的优势第12-13页
    4 已有研究的评述以及研究创新第13-15页
        4.1 已有研究的评述第13-14页
        4.2 研究创新第14-15页
第二章 量表的修订第15-32页
    1 研究目的第15页
    2 研究步骤第15页
    3 翻译第15页
    4 第一次修订第15-20页
        4.1 目的第15-16页
        4.2 方法第16页
        4.3 内容效度第16页
        4.4 项目分析第16-20页
        4.5 结果第20页
    5 第二次修订第20-23页
        5.1 目的第20-21页
        5.2 方法第21页
        5.3 项目分析第21-23页
        5.4 结果第23页
    6 正式施测第23-32页
        6.1 目的第23-24页
        6.2 方法第24-26页
        6.3 结果第26-32页
第三章 常模制定第32-38页
    1 常模第32-33页
        1.1 表示方法第32页
        1.2 常模团体第32页
        1.3 描述性分析第32-33页
    2 性别常模第33-35页
        2.1 差异检验第33页
        2.2 T分数常模第33-34页
        2.3 百分等级常模第34-35页
    3 城乡常模第35-36页
        3.1 差异检验第35页
        3.2 T分数常模第35-36页
        3.3 百分等级常模第36页
    4 常模分数的解释及应用范围第36-38页
        4.1 常模分数的解释第36-37页
        4.2 常模的应用范围第37-38页
第四章 综合讨论第38-45页
    1 研究意义第38页
    2 研究过程的讨论第38-43页
        2.1 翻译方面第38页
        2.2 项目方面第38-39页
        2.3 信度方面第39页
        2.4 效度方面第39-41页
        2.5 差异性比较第41-43页
        2.6 样本方面第43页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43页
        3.1 量表对其他人群的适用性第43页
        3.2 量表的预测效度第43页
        3.3 人际环形量表与心理病理学的结合研究第43页
    4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中文文献第45-47页
    英文文献第47-48页
附录第48-55页
    附录1 人际环形量表(IPIP-IPC)中文版正式稿第48-50页
    附录2 交往焦虑量表第50-51页
    附录3 羞怯量表第51-52页
    附录4 抑郁自评量表第52-53页
    附录5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第56-57页
    1 论文第56页
    2 课题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高流速下环烷酸腐蚀模型构建
下一篇:镁熔液弱小目标实时识别及测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