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载体以及共催化剂对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1.1 前言第13-14页
    1.2 费托合成反应概述第14-21页
        1.2.1 费托合成反应机理第15-18页
        1.2.2 费托合成反应的产物分布第18-20页
        1.2.3 费托合成反应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第20-21页
    1.3 Co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第21-26页
        1.3.1 钴基催化剂的载体效应第21-24页
        1.3.2 尖晶石型ZnCo_2O_4的基本结构第24-25页
        1.3.3 钴基催化剂的助剂效应第25-26页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26-27页
    1.5 参考文献第27-36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操作第36-42页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6-40页
        2.1.1 实验原料第36-37页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7-38页
        2.1.3 催化剂表征仪器及测试条件第38-40页
    2.2 费托合成性能评价第40-41页
        2.2.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及反应条件第40-41页
        2.2.2 催化剂活性评价计算方法第41页
    2.3 参考文献第41-42页
第三章 Co/BN和Co/Si_3N_4催化剂的表征及费托性能研究第42-60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第42-43页
        3.2.1 Co/BN和Co/Si_3N_4催化剂的制备第42-43页
    3.3 催化剂的表征第43-52页
        3.3.1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第43-44页
        3.3.2 载体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44页
        3.3.3 载体的酸性位分析(NH_3-TPD)第44-45页
        3.3.4 载体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5-46页
        3.3.5 催化剂的透射电镜分析(TEM)第46-47页
        3.3.6 催化剂的比表面和孔结构分析(N_2 adsorption-desorption)第47-49页
        3.3.7 催化剂的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49页
        3.3.8 催化剂的热重分析(TG)第49-50页
        3.3.9 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分析(H_2-TPR)第50-51页
        3.3.10 催化剂的CO吸脱附性能分析(CO-TPD)第51-52页
        3.3.11 催化剂的表面电子状态分析(XPS)第52页
    3.4 催化剂的费托性能评价第52-54页
    3.5 费托反应不同阶段催化剂的物相分析第54-56页
    3.6 小结第56-57页
    3.7 参考文献第57-60页
第四章 以尖晶石结构ZnCo_2O_4为前躯体的Co/ZnO催化剂的表征及费托性能研究第60-83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尖晶石结构ZnCo_2O_4的制备第60-61页
        4.2.1 共沉淀法制备ZnCo_2O第60-61页
        4.2.2 水热法制备ZnCo_2O第61页
    4.3 尖晶石结构ZnCo_2O_4的表征第61-72页
        4.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61-62页
        4.3.2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62页
        4.3.3 透射电镜分析(TEM)第62-63页
        4.3.4 N_2吸附-脱附分析(N_2 adsorption-desorption)第63-65页
        4.3.5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65页
        4.3.6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65-66页
        4.3.7 热重分析(TG)第66-67页
        4.3.8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H_2-TPR)第67-68页
        4.3.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ICP-AES)第68-69页
        4.3.10 X-射线能谱分析(XPS)第69-72页
    4.4 前躯体的加氢还原测试第72-75页
        4.4.1 加氢还原测试方法第72页
        4.4.2 加氢还原后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第72-73页
        4.4.3 加氢还原后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73-75页
    4.5 催化剂的费托性能评价第75-77页
    4.6 反应后催化剂表征第77-78页
        4.6.1 反应后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第77页
        4.6.2 反应后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77-78页
    4.7 小结第78-80页
    4.8 参考文献第80-83页
第五章 以尖晶石型Zn-Co-O固溶体为前躯体的Co/ZnO催化剂的表征及费托性能研究第83-104页
    5.1 引言第83页
    5.2 尖晶石型Zn-Co-O固溶体的制备第83-84页
        5.2.1 不同Zn、Co比例Zn-Co-O固溶体的制备第83-84页
    5.3 尖晶石型Zn-Co-O固溶体的表征第84-93页
        5.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84页
        5.3.2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84-85页
        5.3.3 透射电镜分析(TEM)第85-86页
        5.3.4 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86-87页
        5.3.5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87-88页
        5.3.6 热重分析(TG)第88-89页
        5.3.7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H2-TPR)第89-90页
        5.3.8 X-射线能谱分析(XPS)第90-93页
    5.4 前躯体的加氢还原测试第93-97页
        5.4.1 加氢还原测试方法第93页
        5.4.2 加氢还原后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第93-94页
        5.4.3 加氢还原后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94-97页
    5.5 催化剂的费托性能评价第97-99页
    5.6 反应后催化剂表征第99-101页
        5.6.1 反应后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第99-100页
        5.6.2 反应后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100-101页
    5.7 小结第101-102页
    5.8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第六章 Co-Mo共催化剂的表征及费托性能研究第104-126页
    6.1 引言第104页
    6.2 催化剂的制备第104-105页
        6.2.1 Co_3Mo_3N催化剂的制备第104-105页
        6.2.2 ZrO_2-Co_3Mo_3N催化剂的制备第105页
    6.3 催化剂的表征第105-115页
        6.3.1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第105-106页
        6.3.2 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106-107页
        6.3.3 催化剂的透射电镜分析(TEM)第107-108页
        6.3.4 催化剂的N_2吸附-脱附分析(N_2 adsorption-desorption)第108-110页
        6.3.5 催化剂的热重分析(TG)第110页
        6.3.6 催化剂的CO吸脱附性能分析(CO-TPD)第110-111页
        6.3.7 催化剂的拉曼光谱分析(Raman)第111-112页
        6.3.8 催化剂的表面电子状态分析(XPS)第112-115页
    6.4 催化剂的费托性能评价第115-120页
    6.5 反应后催化剂表征第120-121页
        6.5.1 反应后催化剂的物相分析(XRD)第120页
        6.5.2 反应后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120-121页
    6.6 小结第121-123页
    6.7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26-128页
第八章 展望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 PCR快速诊断方案的构建与尿素酶基因多态性和活性的分析
下一篇:滞育及冷驯化对白纹伊蚊卵耐寒性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