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1.1 土壤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1.1 土壤的供硅状况 | 第8页 |
| 1.1.2 增施硅肥的丰缺指标 | 第8-9页 |
| 1.2 硅元素的生理作用 | 第9页 |
| 1.3 硅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9-10页 |
| 1.3.1 硅在水稻体内的形态与分布 | 第9页 |
| 1.3.2 硅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9-10页 |
| 1.3.3 施硅对水稻抗性的影响 | 第10页 |
| 1.4 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 第10-1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 2.1 供试材料 | 第12页 |
| 2.2 试验设计 | 第12-13页 |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3-14页 |
| 2.3.1 茎蘖动态 | 第13页 |
| 2.3.2 叶绿素含量 | 第13页 |
| 2.3.3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 | 第13页 |
| 2.3.4 干物质及养分测定 | 第13页 |
| 2.3.5 土壤养分 | 第13-14页 |
| 2.4 有关指标计算方法 | 第14页 |
| 2.5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4-1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25页 |
| 3.1 施硅量对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5-16页 |
| 3.2 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6-25页 |
| 3.2.1 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16-17页 |
| 3.2.2 对水稻茎蘖动态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17-19页 |
| 3.2.2.1 茎蘖动态 | 第17-18页 |
| 3.2.2.2 叶面积指数 | 第18-19页 |
| 3.2.3 对SPAD的影响 | 第19-20页 |
| 3.2.4 对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0-21页 |
| 3.2.5 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1-23页 |
| 3.2.5.1 对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21-22页 |
| 3.2.5.2 对其它元素积累的影响 | 第22-23页 |
| 3.2.6 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23-25页 |
| 3.2.6.1 氮肥利用率 | 第23页 |
| 3.2.6.2 硅肥利用率 | 第23页 |
| 3.2.6.3 磷钾肥利用率 | 第23-25页 |
| 4 讨论 | 第25-28页 |
| 4.1 施硅量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25页 |
| 4.2 氮硅互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5-26页 |
| 4.3 氮硅互作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26-28页 |
| 5 结论与创新 | 第28-29页 |
| 5.1 结论 | 第28页 |
| 5.2 创新与后续试验建议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