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萌发及出苗特点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7页
    1.1 药用植物黄精的研究进展第10-20页
        1.1.1 黄精属植物的分类及资源分布第10-12页
        1.1.2 黄精属植物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第12-13页
        1.1.3 黄精化学成分研究第13-15页
        1.1.4 黄精药理作用第15-17页
        1.1.5 经济价值及鉴定第17-18页
        1.1.6 黄精的繁殖技术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 种子休眠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第20-26页
        1.2.1 种子休眠的类型第20-21页
        1.2.2 种子休眠机理第21-24页
        1.2.3 药用植物种子休眠解除方法第24-25页
        1.2.4 形态生理休眠(MPD)第25-26页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特性研究第27-36页
    2.1 材料第27-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2.1 千粒重和形态观测第28页
        2.2.2 吸水实验第28页
        2.2.3 TTC染色程序第28页
        2.2.4 数据分析第28-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3.1 种子及胚形态第29-31页
        2.3.2 种皮透水性和吸水规律第31-33页
        2.3.3 种子活力测定第33-34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4-36页
        2.4.1 三种黄精种子形态区别第34页
        2.4.2 三种黄精种子胚与休眠的关系第34页
        2.4.3 三种黄精种子吸水性与休眠的关系第34-36页
第三章 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发芽和出苗特性第36-52页
    3.1 材料第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39页
        3.2.1 发芽实验第36-37页
        3.2.2 小球茎生长观测实验第37页
        3.2.3 低温层积下黄精种子出苗率测定第37页
        3.2.4 黄精种子及小球茎抑制物的生物测定第37-38页
        3.2.5 石蜡切片制作和番红固绿染色的程序第38-39页
        3.2.6 数据分析第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50页
        3.3.1 层积温度对三种黄精种子发芽的影响第39-40页
        3.3.2 25℃层积三种黄精种子发芽的形态变化第40-42页
        3.3.3 层积温度对三种黄精出苗的影响第42-45页
        3.3.4 黄精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第45-47页
        3.3.5 黄精种子和小球茎水浸液对白菜种子发芽影响第47-49页
        3.3.6 黄精小球茎的组织学观察第49-50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0-52页
第四章 总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骨盆前后压缩型损伤的韧带损伤机制及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下一篇:归经药替代,初步探讨温经汤温化寒凝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