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接受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7页 |
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13页 |
2.1 接受理论与接受史研究 | 第9-11页 |
2.2 从接受史角度看古医籍 | 第11-12页 |
2.3 传统史学和文献学方法 | 第12-13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3.1 《局方》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3.2 接受史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 《局方》版本源流 | 第17-27页 |
1.1 雏形:《太医局方》 | 第17页 |
1.2 前身:《和剂局方》 | 第17页 |
1.3 定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第17-20页 |
1.4 宋金元版本 | 第20页 |
1.5 明代版本 | 第20-21页 |
1.6 清代版本 | 第21-22页 |
1.7 和刻本 | 第22页 |
1.8 朝鲜刻本 | 第22-23页 |
1.9 近现代版本 | 第23-25页 |
1.10 小结 | 第25-27页 |
2 《局方》的引用 | 第27-43页 |
2.1 原方照录 | 第27-29页 |
2.2 引用失真 | 第29-37页 |
2.3 原方活用 | 第37-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3 《局方》的阐释 | 第43-46页 |
3.1 阐发药理 | 第43-44页 |
3.2 阐释方义 | 第44-45页 |
3.3 方剂归经 | 第45-46页 |
3.4 小结 | 第46页 |
4 《局方》的评判 | 第46-60页 |
4.1 赞许 | 第47-48页 |
4.2 批评 | 第48-53页 |
4.3 辩护 | 第53-57页 |
4.4 折衷 | 第57-59页 |
4.5 小结 | 第59-60页 |
5 文艺作品中的成药与《局方》 | 第60-64页 |
5.1 《清明上河图》与《局方》 | 第60页 |
5.2 《水浒传》与《局方》 | 第60-61页 |
5.3 《金瓶梅》与《局方》 | 第61-62页 |
5.4 《镜花缘》与《局方》 | 第62页 |
5.5 《红楼梦》与《局方》 | 第62-64页 |
5.6 小结 | 第64页 |
6 结语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表1:部分古医籍中注明引自《局方》的方剂汇总 | 第71-76页 |
附表2:《局方》成书时间对比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