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执政成本的内涵解析 | 第17-22页 |
一、执政成本的科学内涵 | 第17页 |
二、执政成本的分类 | 第17-18页 |
三、相关概念辨析 | 第18-20页 |
四、执政成本的理论价值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成本的理论与实践 | 第22-36页 |
一、毛泽东对执政成本的探索与实践 | 第22-25页 |
(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 第22页 |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第22-24页 |
(三)反腐倡廉,提高党的纯洁性 | 第24-25页 |
二、邓小平对执政成本的探索与实践 | 第25-29页 |
(一)强化制度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 第25-27页 |
(二)遵守党章和国家法律 | 第27-28页 |
(三)突出民主集中制在具体制度建设中的总体指导地位 | 第28-29页 |
三、江泽民对执政成本的探索与实践 | 第29-31页 |
(一)确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执政理念 | 第29-30页 |
(二)坚持对腐败标本兼治与综合治理 | 第30-31页 |
四、胡锦涛对执政成本的探索与实践 | 第31-33页 |
(一)倡导“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 | 第31页 |
(二)强调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矛盾 | 第31-32页 |
(三)大力拓展党的执政合法性举措 | 第32-33页 |
五、习近平对执政成本的探索与实践 | 第33-36页 |
(一)扎实推进党执政有效性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 第33页 |
(二)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 第33-34页 |
(三)坚决反对腐败,重塑政党形象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国外政党执政成本运作的经验与教训 | 第36-53页 |
一、苏共亡党在执政成本方面的主要教训 | 第36-39页 |
(一)政策失误消耗大量政治资源 | 第36-37页 |
(二)意识形态建设失误致使意识形态成本过高 | 第37-38页 |
(三)集权执政体制缺乏回避风险机制 | 第38页 |
(四)党内严重腐败破坏执政合法性 | 第38-39页 |
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垮台的执政成本原因 | 第39-41页 |
(一)执政方略失误削弱了执政基础 | 第39-41页 |
(二)特权腐败离间了党民关系 | 第41页 |
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成本经验 | 第41-44页 |
(一)树立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的执政理念,夯实执政基础 | 第41-42页 |
(二)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增强执政合法性 | 第42-43页 |
(三)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 第43-44页 |
四、国外主要政党降低执政成本的启示 | 第44-53页 |
(一)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成本投入 | 第44-46页 |
(二)较小的经济成本投入 | 第46-49页 |
(三)合理的意识形态成本投入 | 第49-50页 |
(四)积极有效的信息成本投入 | 第50-51页 |
(五)优化的生态成本投入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当前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本的因素剖析 | 第53-59页 |
一、执政成本升高的合理性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一)国家职能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 | 第53-54页 |
(二)经济与收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 | 第54页 |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需要 | 第54页 |
二、执政成本升高的不合理性因素分析 | 第54-59页 |
(一)观念性因素 | 第54-56页 |
(二)体制性因素 | 第56-57页 |
(三)组织和干部素质因素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降低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本的对策思考 | 第59-82页 |
一、强化执政党的执政成本意识 | 第59-65页 |
(一)巩固和扩充党的执政资源 | 第59-63页 |
(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第63-65页 |
二、增强民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 | 第65-77页 |
(一)树立执政党的良好形象 | 第65-72页 |
(二)遏制党内的权力腐败 | 第72-77页 |
三、健全党的执政方式与评估机制 | 第77-82页 |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 第77-79页 |
(二)优化科学的评估机制 | 第79-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