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1.1.2 教学策略改进的需要 | 第10-11页 |
1.1.3 对教科书研究的需要 | 第11页 |
1.1.4 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4.1 教科书系统构成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2 助读系统构成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3 助读系统作用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4.4 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中助读系统的研究综述 | 第18页 |
1.4.5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理论探讨 | 第21-36页 |
2.1 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概述 | 第21-23页 |
2.1.1“语文教科书”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2“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2 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编制依据 | 第23-25页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2.2.2 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式教学理论 | 第23页 |
2.2.3 先行组织者策略 | 第23-24页 |
2.2.4 课程标准 | 第24-25页 |
2.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构成内容分析 | 第25-34页 |
2.3.1 提示类的内容分析 | 第25-28页 |
2.3.2 注释类的内容分析 | 第28-30页 |
2.3.3 图像类的内容分析 | 第30-33页 |
2.3.4 习题类的内容分析 | 第33-34页 |
2.4 助读系统中教学目标的指向分析 | 第34-36页 |
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助读系统的现状调查 | 第36-47页 |
3.1 调查设计 | 第36-37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36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36-37页 |
3.1.3 调查内容 | 第37页 |
3.2 调查对象 | 第37-38页 |
3.3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38-47页 |
4.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科书助读系统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7-53页 |
4.1 提示类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7-48页 |
4.1.1 提示类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4.1.2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 第47-48页 |
4.2 注释类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8-49页 |
4.2.1 注释类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4.2.2 存在这类问题的原因 | 第49页 |
4.3 图像类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9-51页 |
4.3.1 图像类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4.3.2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 第50-51页 |
4.4 习题类在教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51-53页 |
4.4.1 习题类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页 |
4.4.2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 第51-53页 |
5.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提出的改进对策 | 第53-57页 |
5.1 针对教材层面提出的改进对策 | 第53-55页 |
5.1.1 针对提示类提出的改进对策 | 第53-54页 |
5.1.2 针对注释类提出的改进对策 | 第54页 |
5.1.3 针对图像类提出的改进对策 | 第54-55页 |
5.1.4 针对习题类提出的改进对策 | 第55页 |
5.2 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的改进对策 | 第55-57页 |
5.2.1 提示类在教学使用中的改进对策 | 第55页 |
5.2.2 注释类在教学使用中的改进对策 | 第55-56页 |
5.2.3 图像类在教学使用中的改进对策 | 第56页 |
5.2.4 习题类在教学使用中的改进对策 | 第56-57页 |
6.总 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
附录B: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