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Fe和Ni置换钴的双钙钛矿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4页
    1.1 燃料电池简介第12-13页
        1.1.1 燃料电池应用背景第12页
        1.1.2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分类第12-13页
    1.2 SOFC概述第13-20页
        1.2.1 SOFC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第13-15页
        1.2.2 SOFC阳极材料第15-16页
        1.2.3 SOFC电解质材料第16-19页
        1.2.4 SOFC连接体材料和电池堆体系第19-20页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0-32页
        1.3.1 单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第22-27页
        1.3.2 双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第27-31页
        1.3.3 其它类型的阴极材料第31-32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32-34页
        1.4.1 研究意义第32-33页
        1.4.2 研究内容第33-34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制备及表征方法第34-41页
    2.1 实验材料制备与电池组装第34-37页
        2.1.1 电解质材料的制备第34页
        2.1.2 阳极材料的制备第34页
        2.1.3 阴极材料的制备第34-36页
        2.1.4 电池的制备与组装第36-37页
    2.2 实验表征方法第37-41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37页
        2.2.2 电导率第37-38页
        2.2.3 热重(TG)第38-39页
        2.2.4 热膨胀(TEC)第39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9页
        2.2.6 氧含量第39-40页
        2.2.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0页
        2.2.8 电化学阻抗第40页
        2.2.9 单电池性能第40-41页
第三章 GdBaFeNiO_(5+δ)阴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第41-62页
    3.1 前言第41-43页
    3.2 GdBaFeNiO_(5+δ)阴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第43-60页
        3.2.1 晶体结构、氧含量和化学兼容性第43-47页
        3.2.2 XPS第47-48页
        3.2.3 电子电导率第48-49页
        3.2.4 热膨胀行为第49-51页
        3.2.5 阻抗和微观结构分析第51-56页
        3.2.6 单电池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第56-60页
    3.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Gd(Sm)BaCo_(2/3)Fe_(2/3)Ni_(2/3)O_(5+δ)阴极材料的研究及性能优化第62-89页
    4.1 前言第62-63页
    4.2 Gd(Sm)BaCo_(2/3)Fe_(2/3)Ni_(2/3)O_(5+δ)阴极材料的性能研究第63-87页
        4.2.1 晶体结构、氧含量和化学兼容性第63-68页
        4.2.2 XPS分析第68-71页
        4.2.3 电子电导率第71-75页
        4.2.4 热学性质第75-79页
        4.2.5 电化学阻抗和SEM第79-84页
        4.2.6 单电池性能和SEM第84-87页
    4.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2页
    5.1 结论第89-91页
        5.1.1 Fe和Ni完全置换Co的GBFN阴极材料第89-90页
        5.1.2 Fe和Ni部分置换Co的GBCFN和SBCFN阴极材料第90-91页
    5.2 创新点第91页
    5.3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5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汉时期夫余王城研究
下一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短期强化他汀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