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中国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特殊背景 | 第12页 |
1.1.2 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自身需求 | 第12-13页 |
1.1.3 吉林省东部山区滞后现状的需求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35页 |
2.1 相关概念解释及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山区 | 第18页 |
2.1.2 村镇 | 第18页 |
2.1.3 公共服务设施 | 第18-19页 |
2.1.4 供给侧改革 | 第19页 |
2.1.5 需求 | 第19-20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页 |
2.2.2 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空间分析理论 | 第21-22页 |
2.3 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8页 |
2.3.1 国外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2.3.2 国内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27页 |
2.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7-28页 |
2.4 公共服务设施相关政策、标准及导则综述 | 第28-34页 |
2.4.1 相关政策综述 | 第28-29页 |
2.4.2 相关标准与导则综述 | 第29-31页 |
2.4.3 不同省市相关标准比较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吉林省东部山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研究 | 第35-66页 |
3.1 吉林省东部山区村镇特征 | 第35-40页 |
3.1.1 基本概况 | 第35-37页 |
3.1.2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7页 |
3.1.3 规模等级特征 | 第37-38页 |
3.1.4 居民构成特征 | 第38页 |
3.1.5 经济发展特征 | 第38-40页 |
3.2 调研概况介绍 | 第40-44页 |
3.2.1 典型样本的选取 | 第41-42页 |
3.2.2 调研内容及问卷的设计 | 第42-43页 |
3.2.3 数据的统计方法 | 第43-44页 |
3.3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析 | 第44-51页 |
3.3.1 总体配置情况 | 第44-45页 |
3.3.2 镇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 | 第45-49页 |
3.3.3 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 | 第49-51页 |
3.4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 | 第51-57页 |
3.4.1 镇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 | 第52-54页 |
3.4.2 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 | 第54-57页 |
3.5 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分析 | 第57-63页 |
3.5.1 总体需求状况 | 第57-58页 |
3.5.2 各项设施需求状况 | 第58-59页 |
3.5.3 不同群体差异性需求状况 | 第59-63页 |
3.6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问题总结 | 第63-65页 |
3.6.1 类别规模方面 | 第63-64页 |
3.6.2 空间布局方面 | 第64页 |
3.6.3 居民需求方面 | 第64-6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构建吉林省东部山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研究 | 第66-90页 |
4.1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目标及原则 | 第66-68页 |
4.1.1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目标 | 第66-67页 |
4.1.2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原则 | 第67-68页 |
4.2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思路 | 第68-71页 |
4.2.1 参照已有规范标准 | 第69页 |
4.2.2 与供给侧改革相协调 | 第69-70页 |
4.2.3 兼顾区域地理环境 | 第70页 |
4.2.4 基于居民结构弹性配置 | 第70页 |
4.2.5 统筹考虑居民需求 | 第70页 |
4.2.6 不同群体差异配置 | 第70-71页 |
4.3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构建 | 第71-86页 |
4.3.1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 | 第71-73页 |
4.3.2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 第73-74页 |
4.3.3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标准 | 第74-80页 |
4.3.4 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 | 第80-86页 |
4.4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政策建议 | 第86-89页 |
4.4.1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障低等级设施供给充足 | 第87页 |
4.4.2 建立需求表达机制,“自下而上”差异化供给 | 第87-88页 |
4.4.3 实施多元主体供给,确保公服设施的效益最优 | 第88页 |
4.4.4 加强政府监督作用,保证公服设施建设有效落实 | 第88-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1《镇规划标准》(GB50188—07) | 第95-97页 |
附录2国家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相关配置指标规定 | 第97-99页 |
附录3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情况统计表 | 第99-100页 |
附录4《吉林省东部山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调查问卷 | 第100-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