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 第8-10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 第11-12页 |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2-13页 |
(三) 生态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 第13-14页 |
(四) 利益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第14-16页 |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利益相关分析 | 第16-24页 |
(一)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的表现形式 | 第16-19页 |
1. 农户的利益 | 第16-18页 |
2. 农村经济发展的权益 | 第18页 |
3. 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 | 第18-19页 |
4. 企业的发展利益 | 第19页 |
(二) 利益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三) 利益矛盾的根源探究 | 第20-24页 |
1. 主体的有限理性和理性缺失 | 第20-21页 |
2. 利益集团的自利性 | 第21-22页 |
3. 地方政府的自利性 | 第22-23页 |
4. 环保部门的自利性 | 第23-24页 |
三、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相关分析 | 第24-30页 |
(一) 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利益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1. 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 | 第24-25页 |
2. 利益冲突的影响 | 第25页 |
3. 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利益的相关经济制度的缺失 | 第25-26页 |
(二)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主体的利益分析 | 第26页 |
(三) 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26-30页 |
1. 村民之间 | 第26-27页 |
2. 政府与企业 | 第27页 |
3. 企业与村民 | 第27-28页 |
4. 村民与政府 | 第28页 |
5. 政府(上下级)之间 | 第28-30页 |
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利益协调的途径 | 第30-38页 |
(一) 利益协调的政策途径 | 第30-31页 |
1. 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生态利益平衡机制 | 第30页 |
3.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 第30-31页 |
(二) 利益协调经济途径——建立完善复合的生态补偿机制 | 第31-33页 |
1.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遵循的原则 | 第31-32页 |
2.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 | 第32-33页 |
(三) 利益协调行政途径 | 第33-35页 |
1. 政府部门实施宏观调控,合理布局产业结构 | 第34页 |
2. 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绩考核制度 | 第34-35页 |
3. 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舆论监督机制 | 第35页 |
(四) 利益协调的观念途径 | 第35-38页 |
1. 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 第36页 |
2. 加强法制教育,引导村民进行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 | 第36页 |
3.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 第36-38页 |
五、结论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