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导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新能源 | 第19页 |
2.1.2 新能源汽车 | 第19-20页 |
2.1.3 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20页 |
2.1.4 产业扶持政策 | 第20页 |
2.2 主要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公共规制理论 | 第21页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第21-23页 |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现状分析 | 第23-38页 |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 第23-30页 |
3.1.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分析 | 第23-25页 |
3.1.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3.1.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现状及问题 | 第30-38页 |
3.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现状 | 第30-33页 |
3.2.2 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 | 第33-34页 |
3.2.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问题分析 | 第34-38页 |
4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及借鉴 | 第38-48页 |
4.1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措施 | 第38-45页 |
4.1.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 第38-41页 |
4.1.2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 第41-43页 |
4.1.3 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 第43-45页 |
4.2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 第45-48页 |
4.2.1 完善的扶持政策配套法律 | 第45-46页 |
4.2.2 特色鲜明的财税扶持政策 | 第46页 |
4.2.3 强有力的技术扶持政策 | 第46页 |
4.2.4 合理的扶持政策宣传体系 | 第46-47页 |
4.2.5 成熟的伙伴关系体系 | 第47-48页 |
5 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48-54页 |
5.1 加强扶持政策的灵活性 | 第48页 |
5.2 加强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 第48-49页 |
5.3 建立伙伴关系体系,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 第49-50页 |
5.4 加强政策协调,使地方政府创造性地执行政策 | 第50-51页 |
5.5 加大政策试点力度,完善示范推广运营制度 | 第51-52页 |
5.6 加强政策监督和绩效考核,健全政策评估和反馈体系 | 第52-53页 |
5.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