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论文

东昆仑西段野狼沟地区镁铁质岩墙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1-16页
        1.2.1 Rodinia超大陆研究第11-13页
        1.2.2 东昆仑前寒武纪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研究思路第16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页
    1.5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第17-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2 完成工作量第18-19页
第二章 东昆仑区域地质概况第19-31页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第19-21页
        2.1.1 东昆北构造带第19页
        2.1.2 东昆中构造带第19-21页
        2.1.3 东昆南构造带第21页
        2.1.4 布青山-阿尼玛卿构造混杂岩带第21页
    2.2 区域边界断裂第21-22页
    2.3 区域地层第22-26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6-31页
        2.4.1 前寒武纪岩浆作用第26-27页
        2.4.2 早古生代岩浆作用第27-28页
        2.4.3 晚古生代-中生代岩浆作用第28-31页
第三章 野狼沟镁铁质岩墙地质及岩石学特征第31-36页
    3.1 镁铁质岩墙的分布及产状第31-33页
    3.2 岩石组合及岩相学特征第33-36页
第四章 野狼沟镁铁质岩墙锆石U-Pb年代学第36-40页
    4.1 分析测试方法第36页
    4.2 锆石特征及分析结果第36-40页
第五章 野狼沟镁铁质岩墙地球化学特征第40-47页
    5.1 分析测试方法第40-41页
    5.2 辉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1-42页
        5.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1-42页
        5.2.2 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2页
    5.3 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2-44页
        5.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2-43页
        5.3.2 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3-44页
    5.4 辉长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4-46页
        5.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4-45页
        5.4.2 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5-46页
    5.5 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野狼沟镁铁质岩墙岩石成因第47-55页
    6.1 蚀变影响及元素活动性第47-49页
    6.2 分离结晶及地壳混染第49-53页
        6.2.1 地壳混染第49-50页
        6.2.2 分离结晶第50-53页
    6.3 源区特征第53-55页
第七章 野狼沟镁铁质岩墙构造环境及构造意义第55-60页
    7.1 构造环境第55-57页
    7.2 构造意义第57-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气体—卤水体系的密度和气体溶解度计算模型
下一篇: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徐新庄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