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金属矿论文

铅元素在金铜矿选矿—干堆尾矿系统中的环境化学特征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1.1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第14-16页
        1.1.1 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第14-15页
        1.1.2 矿山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5-16页
    1.2 矿石物相及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进展第16-24页
        1.2.1 矽卡岩型铜矿概述第16-17页
        1.2.2 X射线衍射(XRD)在矿物研究上的应用第17-18页
        1.2.3 MLA自动矿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2.4 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第21-22页
        1.2.5 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第22-24页
    1.3 浮选系统中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研究进展及现状第24-30页
        1.3.1 铜矿浮选技术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2 矿石重金属元素在浮选过程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第26-28页
        1.3.3 矿山开采过程中铅元素研究进展及现状第28-30页
    1.4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第30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30-31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1-34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1.6.2 研究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2章 试验样品及方法第34-46页
    2.1 样品来源第34页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第34-35页
        2.2.1 实验试剂第34-35页
        2.2.2 试验仪器第35页
    2.3 实验部分第35-42页
        2.3.1 铅元素在选矿-干堆尾矿中的总量测定第35-36页
        2.3.2 化学法测定原矿、精矿及尾砂中铅物相第36-39页
        2.3.3 铅元素在选矿-干堆尾矿系统中的化学形态分析第39-40页
        2.3.4 尾矿淋溶实验方法第40-41页
        2.3.5 尾砂浸出实验方法第41-42页
    2.4 测试方法第42-44页
        2.4.1 矿石的XRD物相分析第42页
        2.4.2 原矿、精矿、尾砂嵌布规律和赋存状态MLA分析第42-43页
        2.4.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第43-44页
        2.4.4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第44页
    2.5 实验方法对比分析第44-46页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84页
    3.1 研究对象概况第46-48页
    3.2 铅元素的总量分析第48-49页
        3.2.1 铅元素在选矿-干堆尾矿系统中的含量分析第48页
        3.2.2 铅元素在选矿废水中含量分析第48-49页
    3.3 矿石物相及铅元素赋存状态分析第49-65页
        3.3.1 矿石XRD物相分析第49-54页
        3.3.2 原矿、精矿及尾矿中铅元素MLA分析第54-64页
        3.3.3 化学法测定矿石中铅物相实验结果第64-65页
    3.4 铅元素在选矿-干堆尾矿系统中分布及迁移规律第65-66页
    3.5 铅元素在选矿-干堆尾矿过程中的环境化学特征第66-81页
        3.5.1 铅元素在选矿-干堆尾矿过程中的化学形态分析第66-68页
        3.5.2 尾矿中重金属铅的淋溶实验研究第68-80页
        3.5.3 尾砂毒性浸出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0-81页
    3.6 铅元素在选矿-干堆尾矿过程的环境化学特征和迁移转化小结第81-84页
第4章 结论及建议第84-88页
    4.1 结论第84-86页
    4.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岗岩切割废水絮凝沉淀实验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大悟县地区花岗岩加工废料生产仿石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