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过氧化物酶的提取及酶膜反应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1页 |
·卤素过氧化物酶 | 第9-15页 |
·卤素过氧化物酶概述 | 第9-10页 |
·钒溴过氧化物酶 | 第10-14页 |
·钒溴过氧化物酶的分布 | 第10页 |
·钒溴过氧化物酶的结构 | 第10-12页 |
·钒溴过氧化物酶的性质 | 第12-13页 |
·钒溴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钒溴过氧化物酶催化化学反应研究进展 | 第14页 |
·膜分离纯化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酶的膜固定化方法 | 第15-16页 |
·传统的酶膜固定化方法 | 第15-16页 |
·新型的酶膜固定化方法 | 第16页 |
·酶膜反应器 | 第16-21页 |
·酶膜反应器概述 | 第16-17页 |
·酶膜反应器的原理 | 第17页 |
·酶膜反应器的特点 | 第17-18页 |
·酶膜反应器的分类和应用 | 第18-21页 |
·论文工作的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第二章 钒溴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31-42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珊瑚藻 | 第31页 |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 第31-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热沉淀 | 第33页 |
·超滤膜纯化 | 第33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33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33页 |
·SDS-PAGE 电泳 | 第33-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超滤膜的选择 | 第35页 |
·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起始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36页 |
·操作压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溶液PH 的影响 | 第37-38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38页 |
·SDS-PAGE 的影响 | 第38-39页 |
·优化条件下各步骤纯化效果 | 第39-40页 |
·最佳条件下超滤结果与文献方法比较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钒溴过氧化物酶的性质研究 | 第42-52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试剂 | 第4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43页 |
·最适PH 值 | 第43页 |
·对PH 的耐受性 | 第43页 |
·对温度的耐受性 | 第43页 |
·酶反应动力学 | 第43-44页 |
·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44页 |
·对不同浓度的双氧水的耐受性 | 第44页 |
·亚基分子量的确定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最适PH 值的确定 | 第44-45页 |
·对PH 的耐受性 | 第45-46页 |
·对温度的耐受性 | 第46页 |
·不同底物KM 值的测定 | 第46-47页 |
·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47-48页 |
·对H_2O_2 的耐受性 | 第48-49页 |
·SDS-PAGE 凝胶电泳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两相酶膜反应器制备环氧环己烷的研究 | 第52-65页 |
·引言 | 第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试剂 | 第52-5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V-BPO 的膜固定化 | 第53-54页 |
·V-BPO 催化环己烯环氧化 | 第54页 |
·产物定量分析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V-BPO 的膜固定化 | 第55-59页 |
·内标物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5-56页 |
·不同方法固定酶对载酶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孔径超滤膜的选择 | 第58-59页 |
·溴过氧化物酶催化环己烯环氧化 | 第59-63页 |
·流动方式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9页 |
·两相流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9页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酶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固定酶膜与游离酶的反应时间比较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