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以山东三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7-28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合作社的内涵 | 第17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 | 第17-18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合作社的理论 | 第18-19页 |
·毛泽东的合作化思想 | 第19-21页 |
·当代经济界合作化思想 | 第21-2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 第22-23页 |
·坚持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 第22页 |
·自愿加入,禁止强迫 | 第22页 |
·广泛的进行横向资源联合 | 第22-23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 | 第23-24页 |
·农民与政府合作成立 | 第23页 |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成立 | 第23页 |
·农民根据需求自发创建 | 第23-24页 |
·由各种外界力量推动而建立 | 第2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 第24-25页 |
·规模集成功能 | 第24页 |
·技术传递功能 | 第24页 |
·智慧共享功能 | 第24页 |
·信息集合功能 | 第24-25页 |
·作业同步功能 | 第25页 |
·能力互补功能 | 第25页 |
·诚信培育功能 | 第25页 |
·合作社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 第25-28页 |
·普及农业科学技术 | 第25-26页 |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第26页 |
·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 第26-27页 |
·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27-28页 |
3 山东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8-38页 |
·枣庄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8-32页 |
·枣庄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 第28页 |
·枣庄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8-32页 |
·泰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32-35页 |
·泰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泰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4 山东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8-44页 |
·合作社总体规模小,覆盖面窄,合作层次低 | 第38-39页 |
·社员思想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 第39-40页 |
·农民合作意识不强,政府宣传引导不到位 | 第40页 |
·经营服务不到位,经营不善 | 第40-41页 |
·分配机制有待完善 | 第41页 |
·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大 | 第41-44页 |
5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4-51页 |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 第44-48页 |
·加强服务能力的提升,培养组织凝聚力 | 第44页 |
·提高经营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 | 第44-45页 |
·从不同角度加强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 | 第45-46页 |
·贯彻合作社管理的民主性 | 第46页 |
·改革完善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46-47页 |
·完善合作社的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机制 | 第47-48页 |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的配套措施 | 第48-51页 |
·把握对当前局势的认识 | 第48页 |
·提高政府对于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 | 第48-49页 |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建设与科技普及 | 第49-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