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业化理论创新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9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一) 关于新型工业化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研究 | 第11-13页 |
(三) 关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工业化的研究 | 第13-15页 |
(四) 关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研究 | 第15页 |
(五) 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 | 第15-16页 |
(六) 学术界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6页 |
三、主要内容与构架 | 第16-17页 |
(一)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二) 基本构架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部分 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业化理论创新依据和背景 | 第19-33页 |
一、党的工业化理论创新的依据 | 第19-2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业化理论 | 第19-24页 |
(二)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业化理论 | 第24-29页 |
二、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业化理论创新的背景 | 第29-33页 |
(一) 国际背景 | 第29-31页 |
(二) 国内背景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业化理论创新的内容 | 第33-53页 |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33-37页 |
(一)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 第33-35页 |
(二)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 第35页 |
(三)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 | 第35-37页 |
二、工业化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7-44页 |
(一) 在工业化建设中发展循环经济 | 第37-42页 |
(二) 在工业化建设中促进清洁生产 | 第42-44页 |
三、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 | 第44-48页 |
(一)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 | 第44-47页 |
(二)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 第47-48页 |
四、把生态文明融入工业化建设当中 | 第48-53页 |
(一) 生态文明的涵义及措施 | 第48-50页 |
(二) 低碳经济的涵义及措施 | 第50-53页 |
第三部分 十六大以来党的工业化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 第53-63页 |
一、正确处理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 第53-55页 |
(一) 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的发展 | 第53-54页 |
(二) 理论创新要为群众所掌握 | 第54-55页 |
二、理论创新要遵循规律 | 第55-57页 |
(一) 理论创新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第55-56页 |
(二) 理论创新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 第56-57页 |
三、理论创新要有科学的方法 | 第57-60页 |
(一) 理论创新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 第57-58页 |
(二) 唯物史观指导工业化理论创新 | 第58-59页 |
(三) 工业化理论创新要与工业化实践发展相结合 | 第59-60页 |
四、工业化要符合国情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