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导水裂隙带研究方法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矿井概况 | 第19-25页 |
| ·矿井地层 | 第19-22页 |
| ·第四系Madhupur粘土组 | 第19页 |
| ·第三系Upper Dupi Tila(UDT)组 | 第19-20页 |
| ·第三系Lower Dupi Tila(LDT)组 | 第20页 |
| ·石炭二叠系Gondwana群上部含煤段 | 第20页 |
| ·石炭二叠系中部含煤段 | 第20-22页 |
| ·采区开采条件 | 第22页 |
| ·构造 | 第22页 |
| ·煤层 | 第22页 |
| ·顶底板岩性 | 第22页 |
| ·UDT孔隙强含水层 | 第22-23页 |
| ·隔水层 | 第23页 |
| ·LDT隔水层 | 第23页 |
| ·Ⅰ~Ⅴ煤相对隔水层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3 一分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现场探测 | 第25-40页 |
| ·观测工作面开采条件 | 第25-27页 |
| ·观测工作面基本情况分析 | 第25页 |
| ·观测工作面地质构造分析 | 第25-27页 |
| ·观测工作面水文情况分析 | 第27页 |
| ·观测方法选择 | 第27页 |
| ·观测研究内容设计 | 第27-30页 |
| ·观测研究的可靠性分析 | 第30页 |
| ·观测钻孔施工 | 第30-31页 |
| ·观测数据分析 | 第31-35页 |
| ·观测实验成果 | 第35-36页 |
| ·观测孔导水裂隙带高度 | 第35页 |
| ·观测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 ·观测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基本条件分析 | 第36-37页 |
| ·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导水裂隙带高度相似模拟实验 | 第40-59页 |
|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 ·模型构建 | 第40-43页 |
| ·工程原型与地质条件 | 第40-41页 |
| ·主要参数确定 | 第41-42页 |
| ·测试方法与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 ·一、二分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模拟实验 | 第43-51页 |
| ·模型装配 | 第43页 |
| ·测试系统布局 | 第43-44页 |
| ·实验开采过程 | 第44-45页 |
| ·1104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45-46页 |
| ·1106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46-47页 |
| ·1204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47-49页 |
| ·1206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49-50页 |
| ·上覆岩层位移 | 第50-5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页 |
| ·一分层综采、二分层综放开采模拟实验 | 第51-58页 |
| ·模型装配 | 第51-52页 |
| ·测试系统布局 | 第52页 |
| ·实验开采过程 | 第52页 |
| ·1104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52-53页 |
| ·1106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53-55页 |
| ·1204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55-56页 |
| ·1206工作面开采模拟实验 | 第56-57页 |
| ·上覆岩层位移 | 第57-5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导水裂隙带高度数值模拟计算 | 第59-67页 |
| ·模拟计算的目的 | 第59页 |
| ·计算采用的软件 | 第59页 |
| ·数值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 ·数值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60页 |
| ·模拟计算的数据分析 | 第60-66页 |
| ·计算过程 | 第60-61页 |
| ·模拟计算结论 | 第61-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二分层开采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 | 第67-71页 |
| ·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原则 | 第67页 |
|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 | 第67-68页 |
| ·保护层厚度的选取 | 第68页 |
| ·二分层综采条件下防水煤岩柱高度计算 | 第68-69页 |
| ·有Ⅰ~Ⅴ煤含煤段地层条件下 | 第68-69页 |
| ·Ⅰ~Ⅴ煤含煤段地层缺失条件下 | 第69页 |
| ·二分层综放开采条件下防水煤岩柱高度计算 | 第69页 |
| ·有Ⅰ~Ⅴ煤含煤段地层条件下 | 第69页 |
| ·Ⅰ~Ⅴ煤含煤段地层缺失条件下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7 结论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