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理论在临床治疗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缩略词表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18页 |
| 1. “衰其大半而止”的原理——久服偏胜 | 第13-14页 |
| 2. “衰其大半而止”的理论涵义——“顾护正气” | 第14-15页 |
| 3. “衰其大半而止”理论思想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8-3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 ·实验对象 | 第18页 |
| ·药物 | 第18页 |
| ·实验饲料 | 第18页 |
| ·实验瘤株 | 第18页 |
| ·实验试剂 | 第18-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1-23页 |
| ·S-180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第21页 |
| ·S-180肉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 第21-22页 |
| ·药物制备及给药方法 | 第22-23页 |
| 3. 实验过程及指标检测 | 第23-25页 |
| ·抑瘤率 | 第23页 |
| ·脏器指数 | 第23页 |
| ·药物毒性指数 | 第23-24页 |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测 | 第24页 |
|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 | 第24-25页 |
| ·肿瘤组织病理切片 | 第25页 |
| 4. 统计学处理 | 第25页 |
| 5. 实验结果 | 第25-35页 |
| ·移植肿瘤生长情况 | 第25页 |
| ·实验小鼠生长活动情况观察 | 第25-27页 |
| ·各组肿瘤抑制情况 | 第27-32页 |
| ·各组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指标 | 第32-35页 |
| 6. 实验总结 | 第35页 |
| 7. 结论 | 第35-37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7-47页 |
| 1. 中医“正邪”关系讨论 | 第37-38页 |
| 2. 扶正祛邪治法运用 | 第38-41页 |
| ·基于正邪关系下的应用 | 第38-40页 |
| ·特殊情况下的“祛邪”和“扶正” | 第40-41页 |
| 3. “衰其大半而止”理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41-44页 |
| 4. 实验指标选择讨论 | 第44-45页 |
| 5. 总结 | 第45-47页 |
| 问题及展望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2-54页 |
| 附录1 | 第54-56页 |
| 附录2:综述 | 第56-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