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 第12页 |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 第12页 |
·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 | 第12-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国外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国内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9页 |
·综合指数法 | 第19-20页 |
·主成分投影法 | 第20页 |
·灰色关联法 | 第20页 |
·生态安全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生态承载力理论 | 第20-21页 |
·生态系统理论 | 第21页 |
·生态伦理学 | 第21-22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6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2-25页 |
·地质地貌 | 第22-23页 |
·土壤状况 | 第23页 |
·气候状况 | 第23页 |
·水文状况 | 第23-24页 |
·自然资源 | 第24-25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5-26页 |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25页 |
·经济现状 | 第25-26页 |
·旅游现状 | 第26页 |
4 海螺沟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 | 第26-48页 |
·生态安全评价系统 | 第26-27页 |
·评价主体 | 第26页 |
·评价对象 | 第26-27页 |
·评价目的 | 第27页 |
·评价标准 | 第27页 |
·评价方法 | 第27页 |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43页 |
·指标体系的概念模型-PSR概念模型 | 第27-29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7页 |
·指标标准值的来源 | 第37-43页 |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数据的来源 | 第43-44页 |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结果 | 第44-45页 |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 第45页 |
·生态环境状态分析 | 第45-47页 |
·生态环境响应分析 | 第47-48页 |
5 海螺沟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管理对策 | 第48-52页 |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 第48页 |
·多种手段相结合,控制园区客流量 | 第48-49页 |
·完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 | 第49页 |
·生态防灾 | 第49页 |
·建设防灾 | 第49页 |
·预测防灾 | 第49页 |
·设防标准 | 第49页 |
·加强公园森林防火 | 第49-51页 |
·防火措施 | 第49-50页 |
·防火设施 | 第50-51页 |
·实施管理措施建议 | 第51-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调查问卷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