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2章 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 ·效益主义理论 | 第17-19页 |
| 第3章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体系 | 第19-27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2页 |
| ·数据来源 | 第22-24页 |
| ·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24-27页 |
|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 | 第24页 |
| ·熵值法及其原理 | 第24-25页 |
| ·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25页 |
| ·集成综合评价法及其原理 | 第25-26页 |
| ·主成分聚类法及其原理 | 第26-27页 |
| 第4章 不同生长时期果树间作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27-41页 |
| ·核桃间作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27-32页 |
| ·核桃单作 | 第27页 |
| ·核桃-小麦-玉米间作模式 | 第27-28页 |
| ·核桃-小麦-黄豆间作模式 | 第28-29页 |
| ·核桃-小麦间作模式 | 第29页 |
| ·核桃-棉花间作模式 | 第29-31页 |
| ·核桃-玉米间作模式 | 第31-32页 |
| ·红枣间作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32-35页 |
| ·红枣单作模式 | 第32页 |
| ·红枣-小麦间作模式 | 第32-33页 |
| ·红枣-小麦-绿豆间作模式 | 第33-34页 |
| ·红枣-棉花间作模式 | 第34-35页 |
| ·扁桃间作作物经济效益分析 | 第35-37页 |
| ·扁桃-棉花间作模式 | 第35-36页 |
| ·扁桃-小麦-玉米间作模式 | 第36-37页 |
| ·杏树间作作物经济效益分析 | 第37-39页 |
| ·杏树-棉花间作模式 | 第37-38页 |
| ·杏树-小麦-玉米间作模式 | 第38-39页 |
| ·小麦、玉米、棉花单作经济效益分析 | 第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5章 粮棉果间作的经济效益评价 | 第41-48页 |
| ·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3页 |
| ·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 | 第4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选取依据 | 第41-43页 |
| ·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果树幼树期间作模式评价 | 第44-45页 |
| ·果树初果期间作模式评价 | 第45页 |
| ·果树盛果期间作模式评价 | 第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展望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