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1Ci-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中英文缩写词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试剂材料 | 第25页 |
·仪器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3页 |
·完全抗原FB_1-OVA的制备 | 第26页 |
·偶联物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完全抗原的检测 | 第26-27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特性鉴定 | 第27-29页 |
·FB_1Ci-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9-32页 |
·Ci-ELISA方法的临床应用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8页 |
·完全抗原(FB_1-OVA)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3页 |
·FB_1完全抗原的鉴定 | 第33-35页 |
·FB_1完全抗原的SDS-PAGE电泳分析 | 第33页 |
·FB_1完全抗原的紫外扫描 | 第33-34页 |
·FB_1完全抗原的质谱检测及偶联比率的分析确定 | 第34-35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 第35-38页 |
·F3株杂交瘤细胞的复苏与传代 | 第35页 |
·腹水的纯化 | 第35-36页 |
·纯化后腹水浓度的测定 | 第36页 |
·单抗类别及亚型的鉴定 | 第36页 |
·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稳定性测定 | 第36-37页 |
·单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37页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 第37页 |
·单克隆抗体灵敏度的测定 | 第37-38页 |
·FB_1Ci-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8-46页 |
·包被抗原最佳浓度和抗体工作浓度 | 第38页 |
·包被抗原最佳包被时间 | 第38-39页 |
·最佳封闭液 | 第39-40页 |
·最适封闭时间 | 第40页 |
·竞争反应时间 | 第40-41页 |
·酶标二抗作用时间 | 第41页 |
·底物显色时间 | 第41-42页 |
·Ci-ELISA标准曲线绘制 | 第42-43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43页 |
·Ci-ELISA方法的精确度 | 第43-45页 |
·加标回收 | 第45-46页 |
·Ci-ELISA方法的验证 | 第46页 |
·Ci-ELISA方法临床应用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FB_1与载体蛋白的偶联 | 第48页 |
·完全抗原的分析鉴定 | 第48页 |
·细胞的培养 | 第48-49页 |
·腹水的纯化 | 第49页 |
·各基质对ELISA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49-50页 |
·Ci-ELISA方法各反应条件的优化选择 | 第50页 |
·安徽省六个地区玉米样品的检测 | 第50-51页 |
4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获奖情况 | 第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