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英碑帖鉴定观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选题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1-12页 |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2 碑、帖的概念与界定 | 第13-17页 |
| ·碑、帖的概念 | 第13-14页 |
| ·碑、帖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7页 |
| 3 张伯英简介 | 第17-19页 |
| ·生平 | 第17页 |
| ·家学渊源: | 第17-19页 |
| 4 张伯英碑帖鉴定观 | 第19-53页 |
| ·鉴定家须先是学人,以学问鉴 | 第19-26页 |
| ·以学养鉴 | 第20-22页 |
| ·若己为伪,莫笑他人 | 第22页 |
| ·世不乏奇乏识者 | 第22-23页 |
| ·多见真迹实事求是 | 第23-24页 |
| ·唐前碑帖多半为伪 | 第24-26页 |
| ·鉴定家应善书 | 第26-35页 |
| ·以风神鉴 | 第27-29页 |
| ·以笔法及结体鉴 | 第29-31页 |
| ·人品即书品 | 第31-32页 |
| ·推崇唐宋名贤书家 | 第32-35页 |
| ·不迷信前人 | 第35-43页 |
| ·能书则能鉴,但不一定善鉴 | 第35-37页 |
| ·名家题跋常以耳代目 | 第37-40页 |
| ·坚定自己观点 | 第40-41页 |
| ·眉公鉴定优于香光 | 第41-43页 |
| ·影响鉴定结果的因素 | 第43页 |
| ·科学、客观地对待不同的帖 | 第43-53页 |
| ·科学地对待不同的帖 | 第44-47页 |
| ·客观地对待不同的帖 | 第47-51页 |
| ·全面、公正地看待碑帖 | 第51-53页 |
| 5 收录伪刻的影响 | 第53-55页 |
| ·厚诬古人 | 第53-54页 |
| ·遗误后学 | 第54-55页 |
| 结论 张伯英的碑帖鉴定观带来的思考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71页 |
| 作者简历 | 第71-7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