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15-23页 |
·表象变换理论 | 第15-16页 |
·A+BC反应体系的雅可比坐标 | 第16-17页 |
·三原子反应体系哈密顿量 | 第17页 |
·初始波包 | 第17-18页 |
·波包传播 | 第18-19页 |
·积分截面和微分截面 | 第19-20页 |
·Coriolis耦合 | 第20页 |
·吸收势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第三章 O(~3P)+HD反应体系态-态动力学计算及反应机理研究 | 第23-44页 |
·研究背景介绍 | 第23-24页 |
·势能面 | 第24-25页 |
·O(~3P)+HD体系态-态反应动力学计算 | 第25-36页 |
·计算参数 | 第25-26页 |
·基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26-32页 |
·激发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第四章 N(~4S)+H_2(HD, D_2)量子动力学计算和反应机理研究 | 第44-61页 |
·研究背景介绍 | 第44-45页 |
·势能面 | 第45-46页 |
·N(~4S)+H_2(HD, D_2)反应体系同位素效应和振动激发研究 | 第46-51页 |
·计算参数 | 第46-47页 |
·同位素效应 | 第47-49页 |
·振动激发 | 第49-51页 |
·N(~4S)+H_2反应体系态-态动力学计算和反应机理研究 | 第51-56页 |
·计算参数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