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RC7的构建及转化杨树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几丁质酶及RC7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杨树(Poplar)组织培养第12-14页
     ·杨树组织培养概述第12页
     ·影响杨树组织培养的一般因素第12-14页
   ·转基因杨树抗病研究进展第14-15页
     ·抗病毒病研究第14页
     ·抗细菌病研究第14页
     ·抗真菌病研究第14-15页
   ·基因工程在杨树抗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转基因杨树抗虫研究进展第15页
     ·转基因杨树耐旱研究进展第15-16页
     ·转基因杨树耐盐研究进展第16页
   ·杨树遗传转化技术概述第16-19页
     ·植物遗传转化的常用方法第16-17页
     ·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一般因素第17-19页
   ·杨树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2页
     ·载体构建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试验整体技术路线图第21-22页
第二章 pBI121-RC7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2-33页
   ·试验材料第22-24页
     ·菌株和质粒第22页
     ·培养基第22-23页
     ·酶和试剂第23页
     ·仪器和设备第23页
     ·主要用到的缓冲溶液第23页
     ·本试验所用的引物第23-24页
   ·试验方法第24-28页
     ·引物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第24页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第24页
     ·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回收目的第24-25页
     ·大肠杆菌化学法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方式第25页
     ·pBI121载体的大量制备第25-26页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第26-27页
     ·pBI121载体与目的基因的酶切第27页
     ·pBI121载体与目的基因的连接第27页
     ·大肠杆菌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第27-28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方式第28页
   ·结果分析第28-31页
     ·RC7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第28-29页
     ·pBI121表达载体结构第29页
     ·大肠杆菌的菌落检测第29-30页
     ·pBI121-RC7载体的双酶切第30-31页
     ·农杆菌菌落检测第31页
   ·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湘林90再生体体系的建立第33-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材料第33页
     ·环境第33-34页
     ·方法第34-36页
     ·统计方式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生长调节剂对茎段腋芽的发育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第37页
     ·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生长调节剂对生根培养的影响第38-39页
   ·小结第39页
   ·讨论第39-41页
第四章 RC7基因转化湘林90的研究第41-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材料第41-42页
     ·方法第42-43页
   ·培养环境及分析指标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湘林90叶片不定芽生长发育卡那霉素的临界值确定第43-44页
     ·工程菌液的制备第44页
     ·菌液浓度对产生kan~r芽的影响第44-45页
     ·侵染时间对产生kan~r芽的影响第45-46页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苗的影响第46页
     ·Kan~r植株的获得第46-47页
   ·小结第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五章 湘林90无性系转RC7基因的分子检测第49-52页
   ·材料第49-50页
     ·植物材料第49页
     ·菌株与质粒第49页
     ·引物第49页
     ·溶液与试剂第49页
     ·仪器第49-50页
   ·方法第50页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第50页
     ·PCR检测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1页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第50-51页
     ·PCR结果第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总结第52-53页
   ·湘林90再生体系的构建第52页
   ·RC7基因对湘林90的遗传转化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2页
图版第62-66页
附录A第66-67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鹦哥岭树蛙种群生态与保护对策
下一篇:湘中湘南石灰岩区植被类型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