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湍流与混合、水交换、水平衡论文

长江河口北槽弯道横向次生流、混合与层化:资料分析与数学模似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符号说明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文献综述第16-23页
     ·国外河口环流、混合与层化的研究综述第16-21页
     ·国内河口横向次生流、混合与层化的研究综述第21页
     ·存在问题分析第21-23页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第23-24页
     ·研究目的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第二章 长江河口北槽弯道横向测线水文资料分析第24-30页
   ·引言第24页
   ·现场观测与数据处理第24-29页
     ·观测时间、位置及方法第24页
     ·坐标变换和流速分解第24-26页
     ·水平密度梯度估算第26页
     ·流速、盐度及含沙量的时空变化第26-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理论计算与机制分析第30-50页
   ·引言第30页
   ·理论计算第30-34页
     ·横向次生流的理论与计算第30-33页
     ·欧拉余流的计算第33页
     ·势能差异的计算第33页
     ·三维势能差异方程的简化与计算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8页
     ·北槽弯道横向次生流的时空变化及其物理机制第34-39页
     ·欧拉余流第39页
     ·北槽弯道水体混合与层化的时空变化及其物理机制第39-44页
     ·无量纲数( m )第44页
     ·横向次生流与层化的相互关系第44-48页
   ·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横向次生流、混合与层化的数学模拟第50-79页
   ·引言第50页
   ·模型简介第50-53页
     ·控制方程第50-51页
     ·状态定律第51页
     ·k-ε 湍流模型第51-52页
     ·初始条件第52页
     ·边界条件第52页
     ·计算区域第52页
     ·模型设置第52-53页
   ·模型验证第53-71页
     ·3条横向测线的水深验证第53页
     ·横向测线CS6北、中、南站位的流速和盐度验证第53-57页
     ·横向测线CSW北、中、南站位的流速和盐度验证第57页
     ·横向测线CS3北、中、南站位的流速和盐度验证第57-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78页
     ·北槽及弯道附近表面流场和盐度场模拟第71页
     ·北槽弯道横向次生流模拟与计算第71-73页
     ·弯道水体混合与层化模拟与计算第73-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附录1 Richardson数的推导第86-90页
附录2 Φ-方程的推导第90-95页
附录3 无量纲数(m)的推导第95-96页
主要中文名词索引第96-97页
Terminology Index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附件第98-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鱼Tgf2转座酶功能性结构域的研究
下一篇:燃用褐煤塔式锅炉炉内过程及NO_x排放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