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伤寒学术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彭子益学术思想研究概况 | 第10-19页 |
1 彭子益圆运动理论研究 | 第10-15页 |
·圆运动理论的沿革 | 第10-13页 |
·圆运动理论的内容 | 第13-14页 |
·圆运动理论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彭子益圆运动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3 彭子益温病学术思想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4 彭子益伤寒学术思想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9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彭子益伤寒学术思想研究 | 第20-52页 |
第一章 彭子益生平著述及其伤寒学术思想渊源 | 第20-25页 |
1 彭子益生平 | 第20-21页 |
2 彭子益著述 | 第21-23页 |
3 彭子益伤寒学术思想渊源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彭子益对《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25-47页 |
1 对六经实质的认识 | 第25-26页 |
2 对营(荣)卫的认识 | 第26-28页 |
·营卫之生理 | 第26-28页 |
·营卫之病理 | 第28页 |
3 本气自病学说 | 第28-30页 |
4 对传经的认识 | 第30页 |
5 对六经病证治的认识 | 第30-47页 |
·编次方法 | 第30-31页 |
·荣卫病 | 第31-38页 |
·太阴脾病 | 第38-39页 |
·少阴肾脏病 | 第39页 |
·厥阴肝脏病 | 第39-40页 |
·阳明胃腑病 | 第40-41页 |
·太阳膀胱腑病 | 第41页 |
·少阳胆经病 | 第41-43页 |
·对六经病治法及代表方剂的论述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彭子益伤寒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47-52页 |
1 对学术理论方面的影响 | 第47页 |
2 对临床应用方面的影响 | 第47-52页 |
·荣卫病的医案及分析 | 第47-48页 |
·太阴脾脏病的医案及分析 | 第48-49页 |
·少阴肾脏病的医案及分析 | 第49页 |
·厥阴肝脏病的医案及分析 | 第49-50页 |
·阳明胃腑病的医案及分析 | 第50页 |
·少阳胆经病的医案及分析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