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多维向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三、研究内容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合法性的相关问题阐释第14-29页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考察第14-18页
  一、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起源第14-15页
  二、意识形态、社会意识、精神生产等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科学意蕴第17-18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历史条件第18-24页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第19-20页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社会历史条件第20页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逻辑进程第20-24页
 第三节 合法性和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内涵与特征第24-29页
  一、合法性的内涵第24-25页
  二、合法性的基础第25-26页
  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内涵与特征第26-29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多维向度第29-42页
 第一节 实践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第29-32页
  一、研究起点:物质生活实践是意识形成的基础第29-30页
  二、中心线索:“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第30-31页
  三、最终归宿:改变现实世界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31-32页
 第二节 价值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第32-35页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无产阶级立场第32-34页
  二、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第34页
  三、以获得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第34-35页
 第三节 科学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第35-37页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基础第35-36页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体现第36-37页
 第四节 开放向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第37-39页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性第38页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性第38-39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第39页
 第五节 现实维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第39-42页
  一、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第40页
  二、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下取得的成绩第40-42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当代意义第42-57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第42-47页
  一、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历史性变迁第42-44页
  二、政治意义:意识形态合法性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第44-45页
  三、经济意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第45-46页
  四、理论意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应对“意识形态终结论”挑战的需要第46-47页
 第二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现状及当下危机第47-52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现状第47-50页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当下危机第50-51页
  三、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建设具备的优势第51-52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合法性的建设与维护第52-57页
  一、在理论维度,巩固党执政的思想政治基础第53-54页
  二、在实践维度,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第54-55页
  三、在价值维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在校期间的硏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恩近代国际政治体系批判理论研究--基于维也纳体系的分析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