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提出 | 第16-23页 |
·消费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16-19页 |
·社会背景 | 第16-17页 |
·理论背景 | 第17-19页 |
·消费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现象直观:消费社会理论形成的前提 | 第19-20页 |
·消费社会理论架构 | 第20-21页 |
·思想特点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消费社会的形成 | 第23-30页 |
·消费社会的前奏:物的符号化 | 第23-26页 |
·功能物 | 第24-25页 |
·非功能物 | 第25-26页 |
·消费社会形成的标志:符号的运转 | 第26-28页 |
·工具的选择:符号学与精神分析 | 第26页 |
·迈向丰盛:后设及功能性失调物 | 第26-27页 |
·消费社会运转的魔法:模范与系列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消费社会特征 | 第30-37页 |
·增长 | 第30-32页 |
·增长的恶性循环 | 第30-31页 |
·增长、消费与不平等 | 第31-32页 |
·符号介入下的社会文化领域 | 第32-36页 |
·大众文化与艺术 | 第33-34页 |
·身体的神话 | 第34页 |
·关系的符号化 | 第34-35页 |
·大众媒介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消费社会的前景 | 第37-49页 |
·消费社会的未来 | 第37-39页 |
·技术的未来 | 第37-38页 |
·文化的未来 | 第38-39页 |
·无法终结的历史 | 第39-43页 |
·历史的终结 | 第40-41页 |
·仿象、内爆与他者的消亡 | 第41-42页 |
·历史的搁置 | 第42-43页 |
·消费社会在中国 | 第43-47页 |
·拜金思想 | 第44-45页 |
·文化产业热 | 第45-46页 |
·反气质偶像:大众娱乐的隐忧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