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节口服液开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莲藕和藕节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分类 | 第11页 |
| ·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 ·药理作用 | 第12页 |
| ·莲藕制品 | 第12-13页 |
| ·功能食品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功能食品的定义 | 第13-14页 |
| ·基本属性 | 第14页 |
| ·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开发状况 | 第15-16页 |
| ·我国功能食品产业的不足 | 第16页 |
| ·多酚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化学结构 | 第17页 |
| ·化学性质 | 第17-18页 |
| ·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18页 |
| ·提取方法 | 第18-19页 |
| ·多酚总量的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 ·组分分离及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0页 |
| ·多酚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 第21页 |
| ·口服液的特点及质量要求 | 第21-23页 |
| ·口服液的特点 | 第21页 |
| ·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 ·对口服液生产和贮藏期间的要求 | 第22页 |
| ·口服液的质量要求 | 第22页 |
| ·口服液所用的附加剂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藕节提取液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 第23-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仪器 | 第23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标准品和试剂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25页 |
| ·结果 | 第25-29页 |
| ·性状 | 第25页 |
| ·鞣质鉴别 | 第25页 |
| ·提取溶剂选择 | 第25-26页 |
| ·料液比选择 | 第26-27页 |
| ·超声时间选择 | 第27-28页 |
| ·超声功率选择 | 第28-29页 |
| ·小试样品 | 第29页 |
| ·小试样品制备 | 第29页 |
| ·小试样品检验 | 第29页 |
| ·产品放大试验 | 第29-30页 |
| ·处方 | 第29页 |
|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控制 | 第29-30页 |
| ·藕节提取液提取工艺及流程 | 第30-32页 |
| ·处方 | 第30页 |
| ·制法 | 第30-31页 |
| ·工艺流程图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对藕节提取液的影响 | 第32页 |
| ·提取液的澄清度问题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藕节口服液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 第33-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 ·仪器 | 第33页 |
| ·材料 | 第33页 |
| ·标准物质和试剂 | 第33页 |
| ·方法 | 第33-34页 |
| ·结果 | 第34页 |
| ·蔗糖用量筛选 | 第34页 |
| ·枸橼酸用量筛选 | 第34页 |
| ·小试样品的制备和检验 | 第34-35页 |
| ·处方 | 第34页 |
| ·制备方法 | 第34页 |
| ·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 ·产品放大试验 | 第35页 |
| ·产品处方 | 第35页 |
| ·制备方法 | 第35页 |
| ·检验结果 | 第35页 |
| ·藕节口服液处方和生产工艺 | 第35-36页 |
| ·处方 | 第35页 |
| ·制备工艺 | 第35-36页 |
| ·工艺流程图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藕节口服液多酚含量测定 | 第37-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仪器 | 第37页 |
| ·标准物质和试剂 | 第37页 |
| ·方法 | 第37-38页 |
| ·结果 | 第38-41页 |
| ·10%福林酚溶液体积筛选结果 | 第38-39页 |
| ·7.5%碳酸钠溶液体积筛选结果 | 第39-40页 |
| ·标准回归方程结果 | 第40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40页 |
| ·回收率试验 | 第40页 |
| ·小试样品的测定 | 第40页 |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