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第一章 鸡马立克病的研究概述 | 第10-18页 |
·背景 | 第10-11页 |
·相关基因与蛋白的研究 | 第11-12页 |
·病原的分类 | 第11页 |
·病毒的形态 | 第11-12页 |
·物理特征 | 第12页 |
·基因组 | 第12页 |
·致瘤基因与蛋白质的研究 | 第12-14页 |
·糖蛋白 | 第14页 |
·流行病学与发病机理 | 第14-15页 |
·易感宿主 | 第14页 |
·发病日龄 | 第14页 |
·传播途径 | 第14-15页 |
·致病机理 | 第15-16页 |
·早期溶细胞感染 | 第15页 |
·感染潜伏期 | 第15页 |
·二次溶细胞感染与肿瘤的形成 | 第15-16页 |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6页 |
·诊断与鉴定 | 第16-17页 |
·预防与治疗 | 第17页 |
·预防 | 第17页 |
·治疗 | 第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试验研究 | 第18-35页 |
第二章 台湾云嘉南地区鸡马立克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18-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材料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24页 |
·结果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鸡马立克病毒Meq基因序列分析 | 第28-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30页 |
·Meq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进化分析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