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小蠹类森林害虫 | 第10-12页 |
·小蠹类害虫概述 | 第10页 |
·小蠹虫与寄主针叶树间的相互关系 | 第10-12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 | 第12-14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概述 | 第12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分类和命名 | 第12-13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结构与功能 | 第13-14页 |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多样性 | 第14-15页 |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主要功能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供试昆虫与采样地点 | 第18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18-19页 |
·引物 | 第19-2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华山松大小蠹GSTs基因克隆 | 第21-24页 |
·华山松大小蠹总RNA提取 | 第21页 |
·转录组测序及注释 | 第21-22页 |
·第一链cDNA合成 | 第22页 |
·PCR扩增 | 第22-23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23页 |
·连接与转化 | 第23页 |
·检测与测序 | 第23-24页 |
·华山松大小蠹GSTs基因序列分析 | 第24页 |
·基因结构分析 | 第24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4页 |
·蛋白三维结构模拟 | 第24页 |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不同阶段GSTs基因表达差异 | 第24-26页 |
·内参基因的筛选 | 第24页 |
·GSTs基因定量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 第24-25页 |
·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不同阶段虫态获取 | 第25页 |
·样品RNA提取与cDNA合成 | 第2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华山松大小蠹GSTs基因对萜类物质的响应 | 第26页 |
·萜类物质处理 | 第26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6页 |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华山松大小蠹GSTs基因对取食华山松韧皮部的响应 | 第26-28页 |
·喂食处理 | 第26-27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3页 |
·转录组测序与功能注释 | 第28-29页 |
·华山松大小蠹GST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9-34页 |
·基因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序列相似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 第30-33页 |
·华山松大小蠹GSTs基因翻译蛋白同源三维结构模拟 | 第33-34页 |
·华山松大小蠹GSTs基因在成虫不同阶段的转录水平差异 | 第34-36页 |
·萜类物质处理对华山松大小蠹成虫GST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6-40页 |
·取食与饥饿处理对华山松大小蠹成虫GST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缩略词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