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基于微纤维结构化的F-T合成蜡油氢解催化剂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前言第14-18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创新性第16-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8-35页
   ·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技术的挑战第18-19页
   ·F-T合成蜡油加氢裂解技术进展第19-27页
     ·反应机理第19-21页
     ·加氢裂解催化剂载体种类第21-22页
     ·活性金属第22-23页
     ·加氢裂解影响因素第23-24页
     ·加氢裂解新工艺进展第24-25页
     ·加氢裂解动力学第25-27页
   ·微纤结构化催化剂第27-33页
     ·微纤结构化催化剂进展第28页
     ·微纤包结催化剂技术第28-32页
     ·微纤生长分子筛催化剂技术第32-33页
   ·微纤结构化催化剂热传导研究第33-35页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第33页
     ·催化剂颗粒导热系数的测定第33-34页
     ·微纤结构化催化剂传热参数第34-35页
第3章 催化剂评价及表征方法第35-42页
   ·催化剂评价第35-40页
     ·模型化合物第35-36页
     ·实验装置与流程第36-37页
     ·产物分析方法第37-39页
     ·数据处理第39-40页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40-42页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0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0页
     ·低温N_2物理吸附(BET)第40-41页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镍纤维包结与镍泡沫上生长分子筛催化剂的性能第42-53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42-46页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42-43页
     ·常规NiW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第43-44页
     ·Pt/SAZ催化剂的制备第44页
     ·Pt/ZSM-5/Ni-fiber催化剂的制备第44-45页
     ·Pt/ZSM-5/Ni-foam催化剂的制备第45-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NiW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第46-47页
     ·ZSM-5结构化催化剂表征及催化活性第47-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结构化Pt/ZSM-5/NiMF催化剂体系第53-73页
   ·微纤生长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第53-55页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53-54页
     ·Pt/ZSM-5/NiMF催化剂的制备步骤第54-55页
   ·催化剂表征第55-59页
   ·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分析第59-71页
     ·不同硅铝比Pt/ZSM-5/NiMF催化剂的影响第59-60页
     ·Pt/ZSM-5/NiMF催化剂和常规颗粒催化剂拼混的影响第60-66页
     ·压力的影响第66-68页
     ·空速的影响第68-71页
   ·小结第71-73页
第6章 结构化Pt/ZSM-5/SSMF催化剂研究第73-96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3-75页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73-74页
     ·Pt/ZSM-5/SSMF催化剂的制备第74-75页
   ·催化剂表征分析第75-79页
     ·SEM表征第75-77页
     ·XRD表征第77页
     ·酸性表征第77-78页
     ·孔结构第78-79页
   ·反应结果与讨论第79-89页
     ·温度的影响第79-82页
     ·压力的影响第82-84页
     ·空速的影响第84-86页
     ·不同分子筛生长量的影响第86-89页
   ·加氢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及模拟优化研究第89-95页
     ·集总模型构建第89-90页
     ·动力学模型检验第90-93页
     ·工艺条件模拟优化第93-95页
   ·小结第95-96页
第7章 微纤生长分子筛结构化催化剂传热性能研究第96-120页
   ·传热实验第96-108页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96-98页
     ·实验流程第98-99页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99-108页
   ·传热模型第108-113页
     ·模型建立第108-111页
     ·模型求解第111-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16页
     ·传热参数计算第113-114页
     ·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第114-115页
     ·固定床传热参数比较第115-116页
   ·微纤结构化分子筛传热试验第116-119页
     ·固定床反应温度测试第116-117页
     ·测试结果对比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0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3页
   ·结论第120-121页
   ·展望第121-123页
符号说明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醋酸乙烯酯类亲CO2物质设计及其与CO2相互作用机制
下一篇:纳米碳纤维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