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土壤水分分析法 | 第10-11页 |
| ·地表温度分析法 | 第11-12页 |
| ·植被分析法 | 第12页 |
| ·遥感水文地质信息分析法 | 第12-13页 |
|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结合GIS分析法 | 第13页 |
| ·地下水水文循环分析法 | 第13-14页 |
| ·多地表生物物理参数结合分析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4-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及野外考察概况 | 第17-23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 ·地理、地貌 | 第17页 |
| ·气候、水文 | 第17-18页 |
| ·土壤、植被 | 第18页 |
| ·典型样区确定 | 第18-19页 |
| ·野外考察概况 | 第19-23页 |
| ·野外考察计划 | 第19-20页 |
| ·样点数据采集 | 第20-21页 |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 ·植被样方的测定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23-38页 |
| ·水位计的分类 | 第23-24页 |
| ·HOBO自动记录水位计的使用 | 第24-29页 |
| ·水位计的启动 | 第25-27页 |
| ·水位计的使用 | 第27-28页 |
| ·水位计的读取 | 第28-29页 |
| ·卫星遥感影像的选取 | 第29-31页 |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31-38页 |
| ·辐射校正 | 第31-34页 |
| ·大气校正 | 第34-35页 |
| ·几何纠正 | 第35-37页 |
| ·图像裁剪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地下水埋深反演 | 第38-48页 |
| ·SRWC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 ·植被指数的选取与计算 | 第39-40页 |
| ·实测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关联度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40-43页 |
| ·关联度分析 | 第40-41页 |
| ·SRWC反演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41-43页 |
| ·基于HSI影像的关联度分析及反演模型构建 | 第43-45页 |
| ·关联度分析 | 第43-44页 |
| ·SRWC反演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44-45页 |
| ·SRWC反演模型的校正与检验 | 第45-46页 |
| ·SRWC反演 | 第46-47页 |
| ·地下水埋深反演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基于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的地下水埋深反演 | 第48-64页 |
| ·NDVI与MSAVI的计算 | 第48-49页 |
| ·地表温度的反演 | 第49-57页 |
| ·热辐射基本规律 | 第49-51页 |
| ·大气顶部的热红外辐射 | 第51-53页 |
| ·地表温度的反演步骤 | 第53-57页 |
| ·TS-VI的构建与对比 | 第57-64页 |
| ·TS-VI的特点 | 第57-58页 |
| ·特征空间构建 | 第58-59页 |
| ·TVDIVI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 ·TVDIVI反演土壤水分 | 第60-62页 |
| ·精度验证 | 第62-63页 |
| ·地下水埋深反演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高光谱植被指数模型与TVDIMSAVI模型反演地下水埋深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 ·精度检验 | 第64页 |
| ·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 ·总结 | 第66-67页 |
| ·特色与创新 | 第67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 在读期间参与导师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