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村生计变迁:新疆青河县唐巴勒村的个案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生计变迁与社会变迁的研究 | 第9页 |
·国外研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 | 第11-13页 |
·关于哈萨克社会的研究 | 第13页 |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田野点情况 | 第18-24页 |
·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 第18-20页 |
·历史沿革 | 第20-22页 |
·部落世系与人口情况 | 第22-23页 |
·社会与经济情况 | 第23-24页 |
2 牧业及其变迁 | 第24-41页 |
·传统牧业 | 第24-34页 |
·畜群及畜群结构 | 第24-27页 |
·转场 | 第27-31页 |
·放牧形式 | 第31-32页 |
·牧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 第32-33页 |
·与游牧相关的制度与习惯法 | 第33-34页 |
·牧业生产方式的变迁 | 第34-39页 |
·畜群与畜群结构的变化 | 第34-37页 |
·转场的变化 | 第37-38页 |
·生产形式的变化 | 第38-39页 |
·制度安排的变化 | 第39页 |
·游牧业在人们生活中功能的变迁 | 第39-41页 |
·生产中的变化 | 第39-40页 |
·生活中的变化 | 第40-41页 |
3 农业的发展 | 第41-52页 |
·传统农业 | 第41-43页 |
·耕地与农作物 | 第41-42页 |
·生产工具与农作制度 | 第42-43页 |
·农业生产的变迁 | 第43-47页 |
·耕地与农作物的变化 | 第43-45页 |
·农作技术和制度的变化 | 第45-46页 |
·农户一年的农事安排 | 第46-47页 |
·农业功能的变化 | 第47-52页 |
·生产中的功能 | 第47-48页 |
·生活中的功能 | 第48-49页 |
·其它功能 | 第49页 |
·新时期的变化 | 第49-52页 |
4 消失的生计 | 第52-57页 |
·传统社会中的辅助性的生计 | 第52页 |
·作为谋生方式的生计 | 第52-53页 |
·跟生活相关的生计 | 第53-56页 |
·其他生计方式 | 第56-57页 |
5 新出现的生计 | 第57-64页 |
·务工 | 第57-58页 |
·经商 | 第58-60页 |
·服务业 | 第60-64页 |
·乡村流动餐厅与乐队 | 第60-61页 |
·农业生产相关的服务 | 第61-62页 |
·其他 | 第62-64页 |
6 结论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