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苦难书写的形成之路 | 第11-16页 |
·何谓苦难及作者对苦难书写的态度 | 第11-13页 |
·苦难内涵 | 第11-12页 |
·从现当代乡土小说苦难书写的流变看作者对苦难书写的态度 | 第12-13页 |
·阎连科乡土小说中苦难书写的创作动因 | 第13-16页 |
·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是苦难写作的源泉 | 第13-14页 |
·作家“劳苦人”写作的自觉追求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承载和抗争——苦难世界的悲歌 | 第16-27页 |
·承载苦难的世界 | 第16-20页 |
·天灾人祸侵袭下的苦难世界 | 第16-17页 |
·病残生命煎熬下的苦难世界 | 第17-18页 |
·乡村权力宰制下的苦难世界 | 第18-20页 |
·苦难抗争,超越苦难世界 | 第20-24页 |
·感天动地的悲壮抗争 | 第20-22页 |
·抗击病残的悲情抗争 | 第22-23页 |
·面对强权的隐忍抗争 | 第23-24页 |
·苦难世界中的人性展示 | 第24-27页 |
·展示人性的独特舞台 | 第24页 |
·展示人性求生本能 | 第24-25页 |
·展现人的性欲望 | 第25-26页 |
·深掘人性中的恶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以何种方式书写苦难 | 第27-37页 |
·以寓言方式书写 | 第27-30页 |
·寓言化的时空 | 第27-28页 |
·寓言化的意象 | 第28-29页 |
·寓言式的人物 | 第29-30页 |
·以多变结构书写 | 第30-33页 |
·亡灵视角叙事 | 第30-31页 |
·亦真亦幻的梦境与现实交织 | 第31页 |
·索源体 | 第31-32页 |
·絮言和正文融为一体 | 第32-33页 |
·以独特语言书写 | 第33-37页 |
·民间化的语言使用 | 第33-35页 |
·红色话语的运用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可行性——新世纪的苦难书写 | 第37-40页 |
·苦难意识在当今意识形态氛围下的困窘 | 第37-38页 |
·苦难书写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