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激光助燃方法简述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激光激活反应分子助燃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概述 | 第16页 |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理论 | 第16-19页 |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结构 | 第16-17页 |
·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的因素 | 第17-19页 |
·化学动力学理论 | 第19-22页 |
·基元反应 | 第19-20页 |
·反应速率 | 第20页 |
·Arrhenius定律 | 第20-21页 |
·活化能 | 第21-22页 |
·激发态分子特性及能量转移过程 | 第22-24页 |
·激发态的产生 | 第22页 |
·激发态和基态性质比较 | 第22-23页 |
·激发态的失活 | 第23-24页 |
·能量转移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激光激活反应分子助燃模型建立 | 第25-36页 |
·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路径分析 | 第25-26页 |
·CHEMKIN软件中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CHEMKIN软件求解燃烧问题 | 第26-27页 |
·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计算器模块的选取 | 第27-28页 |
·模块的预处理 | 第28-29页 |
·飞秒激光作用时甲烷燃烧机理的建立 | 第29-34页 |
·飞秒激光作用下的光谱分析 | 第29-31页 |
·激发态氧分子参加的反应 | 第31-33页 |
·臭氧分子参加的反应 | 第33页 |
·激发态氮分子与氧分子的能量转移 | 第33-34页 |
·激发态氮分子解离氧分子与氢分子的过程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激光激活反应分子助燃数值模拟计算 | 第36-55页 |
·O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36-37页 |
·CH_3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37-39页 |
·CH_2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39-41页 |
·O_3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41-43页 |
·激发态氧分子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43-49页 |
·O_2(a~1Δg)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43-46页 |
·O_2(b~1Σ_g~+)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46-49页 |
·激发态氮分子对层流预混火焰的影响 | 第49-52页 |
·N_2(A~3Σ_u~+)和O_2作用时对火焰的影响 | 第49-50页 |
·N_2(A~3Σ_u~+)和H_2作用时对火焰的影响 | 第50-52页 |
·实验验证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激光激活反应分子助燃机理分析 | 第55-70页 |
·机理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55-56页 |
·产物生成速率分析 | 第56页 |
·火焰传播速度的敏感性分析 | 第56页 |
·GRI-MecH3.0 甲烷燃烧机理分析 | 第56-58页 |
·氧分子解离为氧原子时的机理分析 | 第58-63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58-60页 |
·反应速率分析 | 第60-61页 |
·产物生成速率分析 | 第61-63页 |
·激发态氧分子存在时的燃烧机理分析 | 第63-68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63-65页 |
·反应速率分析 | 第65-67页 |
·产物生成速率分析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