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现行法依据及其法律困局 | 第12-20页 |
(一)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众筹与网络借贷 | 第12-13页 |
1、国内外众筹平台的兴起 | 第12-13页 |
2、债权类众筹——网络借贷 | 第13页 |
(二) 网络借贷相关法律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1、网络借贷的法律性质研究类 | 第13-14页 |
2、网络借贷法律风险分析类 | 第14页 |
3、网络借贷监管方式探讨类 | 第14-15页 |
4、综合分析类 | 第15页 |
(三) 网络借贷的现行法依据及其法律困局 | 第15-20页 |
1、网络借贷的现行法依据 | 第15-17页 |
2、网络借贷的民事纠纷解决困局 | 第17-18页 |
3、网络借贷的行政监管困局 | 第18-19页 |
4、网络借贷的定罪量刑困局 | 第19-20页 |
二、网络借贷合同的核心地位及其性质分析 | 第20-32页 |
(一) 网络借贷合同的核心地位 | 第20-24页 |
1、网络借贷相关合同概述 | 第20-22页 |
2、网络借贷合同的主导地位分析 | 第22-23页 |
3、网络借贷合同二级市场已经形成 | 第23-24页 |
(二) 网络借贷合同的性质分析 | 第24-28页 |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概述 | 第24-25页 |
2、网络借贷合同的直接融资性特征 | 第25-26页 |
3、网络借贷合同的间接融资性特征 | 第26-28页 |
(三) 对网络借贷合同性质的比较分析 | 第28-32页 |
1、中国对于网络借贷合同性质的界定 | 第28-29页 |
2、美国对于网络借贷合同性质的界定 | 第29-30页 |
3、日本对于网络借贷合同性质的界定 | 第30-32页 |
三、网络借贷法律规制路径的构建 | 第32-39页 |
(一) 美国、日本两国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的制度设计及其启示 | 第32-34页 |
1、美国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的制度设计 | 第32-33页 |
2、日本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的制度设计 | 第33页 |
3、美、日两国网络借贷法律规制路径的启示 | 第33-34页 |
(二) 网络借贷合同双重属性下的不同法律规制路径 | 第34-36页 |
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划分与当前金融监管格局 | 第34-35页 |
2、直接融资属性下的规制路径 | 第35页 |
3、间接融资属性下的规制路径 | 第35-36页 |
(三) 我国网络借贷法律规制路径的构想 | 第36-39页 |
1、构建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的基本思维 | 第36-37页 |
2、立足网络借贷合同的分类规制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