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核反应堆工程论文--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及其设计、计算论文

棒束通道内两相沸腾换热特性及压差波动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20页
     ·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研究第13-15页
     ·棒束通道内汽液两相流动传热特性研究第15-18页
     ·棒束通道内汽液两相流流型及流型表征第18-2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内容第22-27页
   ·实验系统及流程第22-23页
   ·实验装置第23-24页
   ·实验内容及步骤第24-25页
     ·实验内容第24-25页
     ·实验步骤第25页
   ·实验参数范围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棒束通道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第27-34页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7-28页
     ·数据处理第28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28-33页
     ·ONB 点的确定第28页
     ·热工参数对 ONB 点的影响第28-31页
     ·ONB 点的热流密度关系式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棒束通道内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第34-45页
   ·数据处理第34-35页
   ·棒束通道内沸腾两相流型及其转变特性的研究第35-38页
     ·棒束通道内流型可视化研究第35-36页
     ·棒束通道内流型及其转变特性第36-38页
   ·流型图第38-39页
   ·棒束通道内沸腾传热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9-41页
     ·质量流速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第39页
     ·热流密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第39-40页
     ·各子通道内换热特性的分布第40-41页
   ·与常用关联式的比较第41-43页
     ·常用流动沸腾换热关联式第41页
     ·换热关联式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5章 棒束通道内汽液两相流的压差波动特性第45-57页
   ·理论基础第45-48页
     ·样本熵第45-46页
     ·多尺度熵第46页
     ·分层熵第46-48页
   ·典型信号的分析第48-50页
     ·典型信号第48-49页
     ·方法评价第49-50页
   (1)多尺度熵评价第49页
   (2)分层熵评价第49-50页
   ·棒束通道内汽液两相流压差波动信号分析第50-55页
     ·压差波动信号的多尺度熵分析第50-53页
     ·压差波动信号的分层熵分析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流体在内置扭带管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
下一篇:生物质热解油组分及热解过程气体析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