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土金属钙对胜利褐煤焦水蒸气气化催化作用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褐煤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 第8-9页 |
·褐煤的分布 | 第8页 |
·褐煤的特性 | 第8-9页 |
·褐煤的利用 | 第9页 |
·褐煤热解及影响因素 | 第9-11页 |
·褐煤催化热解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褐煤热解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褐煤气化及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褐煤催化气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褐煤气化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碱土金属钙对褐煤热解及气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煤气化反应热力学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16-25页 |
·主要试剂及试验仪器 | 第16-17页 |
·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 第17-18页 |
·原煤煤样 | 第17页 |
·盐酸处理煤样 | 第17页 |
·碱土金属钙的添加 | 第17-18页 |
·煤焦的制备 | 第18页 |
·煤样的表征 | 第18-19页 |
·工业分析 | 第18-19页 |
·FT-IR | 第19页 |
·XRD | 第19页 |
·气化反应性测试 | 第19-22页 |
·气化反应性测试流程及方法 | 第19-21页 |
·空白实验 | 第21页 |
·内、外扩散的消除 | 第21-22页 |
·不同金属离子对胜利褐煤水蒸气气化影响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不同热解条件对褐煤焦催化气化的影响 | 第25-38页 |
·试验部分 | 第25页 |
·试验样品 | 第25页 |
·热解收率 | 第25-26页 |
·工业分析 | 第26-27页 |
·FT-IR | 第27页 |
·等温水蒸气气化反应性能 | 第27-33页 |
·合成气生成速率和收率 | 第27-30页 |
·合成气组成和H_2/CO | 第30-32页 |
·碳转化率 | 第32-33页 |
·等温水蒸气气化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33-37页 |
·平衡指数β_1和β_2 | 第33-35页 |
·WGSR进度ξ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不同钙盐的添加对褐煤焦催化气化的影响 | 第38-60页 |
·试验部分 | 第38页 |
·试验样品 | 第38页 |
·机械法添加(矿物质-焦) | 第38-42页 |
·热解收率 | 第38-39页 |
·工业分析 | 第39-40页 |
·FT-IR | 第40页 |
·合成气生成速率 | 第40-42页 |
·浸渍法添加(矿物质-焦) | 第42-46页 |
·热解收率 | 第42-43页 |
·工业分析 | 第43页 |
·FT-IR | 第43-44页 |
·合成气生成速率 | 第44-46页 |
·机械法与浸渍法对比(矿物质-焦) | 第46-52页 |
·合成气累积收率对比 | 第46-47页 |
·合成气组成对比 | 第47页 |
·H_2/CO对比 | 第47-49页 |
·碳转化率对比 | 第49-50页 |
·平衡指数β_1和β_2 | 第50-51页 |
·WGSR进度ξ | 第51-52页 |
·机械法与浸渍法对比(焦-矿物质) | 第52-59页 |
·工业分析对比 | 第52页 |
·FT-IR对比 | 第52-53页 |
·合成气生成速率对比 | 第53-54页 |
·合成气累积收率对比 | 第54-55页 |
·合成气组成对比 | 第55-56页 |
·H_2/CO对比 | 第56-57页 |
·碳转化率对比 | 第57页 |
·平衡指数β_1和β_2对比 | 第57-58页 |
·WGSR进度ξ对比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氧化钙不同添加量对褐煤焦催化气化影响 | 第60-72页 |
·试验部分 | 第60页 |
·试验样品 | 第60页 |
·热解收率 | 第60-61页 |
·工业分析 | 第61页 |
·FT-IR | 第61-62页 |
·XRD | 第62-63页 |
·等温水蒸气气化反应性能 | 第63-67页 |
·合成气生成速率和收率 | 第63-65页 |
·合成气组成和H_2/CO | 第65-66页 |
·碳转化率 | 第66-67页 |
·等温水蒸气气化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67-69页 |
·平衡指数β_1和β_2 | 第67-68页 |
·WGSR进度ξ | 第68-69页 |
·碱土金属钙存在形式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