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影像中“闲笔”的桥接—是枝裕和导演手段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第一节 综述 | 第7页 |
| 第二节 文学中的闲笔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电影幻觉似真与闲笔 | 第10-16页 |
| 第一节 电影本体中的闲笔 | 第10-14页 |
| 第二节 闲笔的存在形态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电影的描述性法则与闲笔 | 第16-21页 |
| 第一节 小世界与描述性法则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转换与必然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语言学中的闲笔元素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是枝裕和与闲笔 | 第22-33页 |
| 第一节 是枝裕和创作经历 | 第22页 |
| 第二节 是枝裕和作品美学特征 | 第22-28页 |
| 一 影片的社会性 | 第23-24页 |
| 二 忠于自我的私表达 | 第24-25页 |
| 三 作者电影 | 第25页 |
| 四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存在状态 | 第25-26页 |
| 五 善写时间的流动性 | 第26-28页 |
| 第三节 是枝裕和闲笔的运动 | 第28-33页 |
| 一 闲笔写人 | 第28-30页 |
| 二 焦点错位的闲笔 | 第30-31页 |
| 三 遮挡与视点的闲笔 | 第31-32页 |
| 四 闲笔物件 | 第32-33页 |
| 五 时间的延宕 | 第33页 |
| 第五章 结尾 | 第33-35页 |
| 附录1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创作实践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附件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