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政治稳定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16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选题背景第10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3页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理论工具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14-15页
     ·研究思路第14页
     ·基本框架第14-15页
   ·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2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第16-21页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相关概念第16-19页
     ·政治稳定的概念界定第16-17页
     ·乡村治理相关概念界定第17-19页
   ·政治稳定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第19-21页
     ·政治稳定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基础第19页
     ·良好的乡村治理对政治稳定的促进作用第19-21页
3 政治稳定视角下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换第21-28页
   ·建国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类型第21-24页
     ·建国初期的乡(村)政权治理模式第21-22页
     ·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治理模式第22-23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第23-24页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转换的动因分析第24-26页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经济动因第24页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政治动因第24-25页
     ·乡村治理模式演变的文化动因第25-26页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方式及未来走向第26-28页
     ·政治稳定视角下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方式第26-27页
     ·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是维系政治稳定的理想治理模式第27-28页
4 政治稳定视角下目前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现状第28-38页
   ·现行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运行及取得成效第28-30页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组织结构与运行第28-29页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政治稳定第29-30页
   ·乡政村治模式阻碍农村政治稳定的现实困境第30-34页
     ·乡村治理主体自身发展障碍影响政治稳定第30-31页
     ·乡政村治组织结构在运作机制上存在缺陷第31-32页
     ·乡政和村治在履行职能上难以有效衔接第32-33页
     ·农民体制外政治参与现象增多第33-34页
     ·乡村治理资源匮乏影响政治稳定第34页
   ·乡政村治模式现实困境的制度性原因分析第34-38页
     ·乡村公共财政体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第34-35页
     ·乡政治理体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化水平不高第35-36页
     ·乡级机构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制度约束力不足第36页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与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第36-37页
     ·乡村政绩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第37-38页
5 发展民主合作型乡村治理模式的对策研究第38-44页
   ·构建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第38-39页
     ·规范乡镇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方向转变第38页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38-39页
   ·加强乡村政权组织治理方式规范化第39-40页
     ·规范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领导体制建设第39-40页
     ·完善乡村职责权限的法律制度供给第40页
   ·促使农民利益表达过程制度化第40-42页
     ·畅通体制内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第41页
     ·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第41-42页
   ·谋求乡村治理效能最大化第42-44页
     ·培育乡村精英作为乡村治理人才第42页
     ·改革乡村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第42-44页
6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个人简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群体性事件处置对策研究
下一篇:郑州市行政问责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