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1 绪论 | 第14-41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种子传播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 ·植物扩散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动物体外植物种子传播(epizoochory)的研究 | 第16页 |
| ·动物消化道种子传播(endozoochory)的研究 | 第16-17页 |
| ·肉食动物对植物种子的作用研究 | 第17-18页 |
| ·动物取食安全 | 第18页 |
| ·种子传播距离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 ·测量种子在动物体内的存留时间和存留量 | 第18-19页 |
| ·动物种子传播距离的研究 | 第19-20页 |
| ·动物种子传播空间分布和景观格局研究 | 第20-21页 |
| ·食果动物传播种子的跟踪技术 | 第21-23页 |
| ·赤狐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3-29页 |
| ·赤狐的基本概况 | 第23页 |
| ·赤狐染色体的研究 | 第23-24页 |
| ·赤狐的疫病研究 | 第24页 |
| ·赤狐种群数量研究 | 第24页 |
| ·赤狐毛被的研究 | 第24-25页 |
| ·赤狐气味对猎物繁殖量影响的研究 | 第25页 |
| ·赤狐踪迹研究 | 第25-26页 |
| ·赤狐洞穴研究 | 第26-27页 |
| ·赤狐的食性研究 | 第27-28页 |
| ·赤狐通过消化道对种子(endozoochory)的传播研究 | 第28-29页 |
| ·酸枣的研究概况 | 第29-34页 |
| ·酸枣的生物学特性 | 第29页 |
| ·酸枣树的用途 | 第29-30页 |
| ·酸枣的科学实验研究 | 第30-32页 |
| ·酸枣树的栽培管理研究 | 第32-34页 |
| ·酸枣的加工研究 | 第34页 |
| ·有关种子学研究概况 | 第34-41页 |
| ·种子学与种子检验学的研究历史 | 第34-36页 |
|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 第36-37页 |
|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微观研究进展 | 第37-38页 |
| ·木本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 ·荒漠、中生硬实植物种子的休眠机制与打破休眠的研究进展 | 第39页 |
| ·酸枣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进展 | 第39-41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实验材料 | 第41-46页 |
| ·研究地区地理位置 | 第41-42页 |
| ·气候特征 | 第42页 |
| ·地质地貌 | 第42页 |
| ·水文特征 | 第42页 |
| ·土壤特征 | 第42-43页 |
| ·植被与植物资源 | 第43-44页 |
| ·野生动物资源 | 第44页 |
| ·选取样地 | 第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3 贺兰山赤狐秋冬季节食性变化 | 第46-58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研究方法 | 第46-48页 |
| ·研究地点 | 第46页 |
| ·数据收集到贺兰山小水沟考察采集试验材料、收集数据资料 | 第46-47页 |
| ·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 ·结果 | 第48-55页 |
| ·鉴定赤狐粪便 | 第48-50页 |
| ·粪便成分鉴定 | 第50-51页 |
| ·赤狐粪便成分分析 | 第51-55页 |
| ·讨论 | 第55-58页 |
| 4 贺兰山赤狐取食酸枣对其生存率和发芽率的影响 | 第58-85页 |
| ·研究方法 | 第58-64页 |
| ·研究地点和方法 | 第58页 |
| ·种子收集与测量 | 第58页 |
| ·赤狐对酸枣种子存活率的影响 | 第58页 |
| ·赤狐对小水沟酸枣种子发芽率与成活率的影响 | 第58-64页 |
| ·结果 | 第64-82页 |
| ·贺兰山赤狐对酸枣的自然选择、人类种植对酸枣的自然选择 | 第64-66页 |
| ·贺兰山赤狐对酸枣种子生存率影响比较 | 第66-67页 |
| ·用酸枣发芽试验测试赤狐对酸枣种子活力的影响 | 第67-82页 |
| ·讨论 | 第82-85页 |
| ·贺兰山赤狐对酸枣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 第82-83页 |
| ·赤狐对酸枣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 第83页 |
| ·贺兰山赤狐具有促进酸枣种子提早发芽、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的作用 | 第83-85页 |
| 5 贺兰山赤狐对的酸枣种子散布与酸枣树空间分布研究 | 第85-96页 |
| ·研究方法 | 第85-87页 |
| ·酸枣种子在赤狐体内存留时间、存留量 | 第85页 |
| ·贺兰山赤狐对酸枣种子的传播距离 | 第85-86页 |
| ·赤狐取食特点 | 第86页 |
| ·贺兰山赤狐粪便所处生境与贺兰山酸枣仔母树生境的空间分布 | 第86-87页 |
| ·结果 | 第87-93页 |
| ·测量酸枣种子在赤狐体内存留时间,存留量 | 第87-90页 |
| ·人工测定贺兰山赤狐对酸枣种子的传播距离 | 第90-91页 |
| ·赤狐取食特点 | 第91页 |
| ·贺兰山赤狐粪便所处生境与贺兰山酸枣仔母树生境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 | 第91-93页 |
| ·讨论 | 第93-96页 |
| 6 结论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12页 |
| 附录 | 第112-12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