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7-14页 |
| 1. 本草考证 | 第7页 |
| 2. 生态环境 | 第7页 |
| 3. 资源分布 | 第7-8页 |
| 4. 形态组织学研究 | 第8页 |
| 5. 化学成分研究 | 第8页 |
| 6. 药理作用研究 | 第8-10页 |
| 7. 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10-12页 |
| 8. 肝损伤病理模型研究 | 第12-14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4-64页 |
| 1. 化学成分与功效的相关性研究 | 第14-36页 |
| ·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别研究 | 第14-16页 |
| ·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 | 第14-15页 |
| ·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15页 |
| ·黄酮类化学成分鉴定 | 第15-16页 |
| ·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16-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 ·实验结果 | 第18-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保肝药效研究 | 第25-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 ·试验结果 | 第28-35页 |
| ·小结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2. 俄色叶质量标准研究 | 第36-64页 |
| ·材料来源 | 第36-37页 |
| ·仪器与试药 | 第37页 |
| ·方法与结果 | 第37-64页 |
| ·基原 | 第37-38页 |
| ·性状 | 第38页 |
| ·鉴别 | 第38-46页 |
| ·检查 | 第46-47页 |
| ·浸出物 | 第47页 |
| ·含量测定 | 第47-59页 |
| ·安全性评价研究 | 第59-61页 |
| ·质量标准草案 | 第61-64页 |
| 第三部分 结论与讨论 | 第64-68页 |
| 1 .俄色叶黄酮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实验 | 第64页 |
| 2.首次对俄色叶化学成分及原植物的不同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4页 |
| 3.首次对俄色叶及根皮素、根皮苷进彳于保肝活性研究 | 第64-65页 |
| 4.首次建立了俄色叶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65页 |
| 5.讨论 | 第65-68页 |
| ·关于俄色叶的不同部位的抗氧活性 | 第65-66页 |
| ·根皮素、根皮苷的抗氧化活性及保肝活性 | 第66页 |
| ·保肝利胆 | 第66-67页 |
| ·化学成分与草酸妈晶体相关性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图 | 第72-76页 |
| 附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示例)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