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二、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文章结构 | 第17页 |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P2P 网络借贷的概念、发展模式及现状 | 第19-31页 |
第一节 P2P 网络借贷的概念、服务原理及特征 | 第19-21页 |
一、 P2P 网络借贷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 P2P 网络借贷信息服务的原理及特征 | 第20-21页 |
(一)P2P 网络借贷信息服务的原理 | 第20页 |
(二) P2P 网络借贷的特征 | 第20-21页 |
第二节 P2P 网络借贷在国外的发展模式 | 第21-24页 |
一、 Lending Club 模式 | 第21-22页 |
二、 Prosper 模式 | 第22页 |
三、 Zopa 模式 | 第22-23页 |
四、 Kiva 模式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 P2P 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 第24-31页 |
一、 我国 P2P 借贷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一)我国 P2P 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二)中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流程 | 第27-28页 |
二、 P2P 网络借贷在我国的创新 | 第28-31页 |
(一)线下模式的产生 | 第28页 |
(二)出现债权转让(专业放贷人)模式 | 第28-29页 |
(三)引入担保模式 | 第29页 |
(四)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 P2P 网络借贷平台 | 第29-30页 |
(五)由 P2P 模式发展到 P2B 模式 | 第30-31页 |
第三章 P2P 网络借贷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 第31-34页 |
第一节 P2P 网络借贷兴起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网络技术的发展 | 第32-33页 |
第三节 P2P 网络借贷自身的优势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 P2P 网络借贷的基本统计分析---基于拍拍贷 | 第34-40页 |
第一节 数据的选取 | 第34页 |
第二节 基本统计描述 | 第34-40页 |
一、 借款人属性的统计描述 | 第34-37页 |
(一)年龄 | 第35页 |
(二)性别 | 第35页 |
(三)职业 | 第35-36页 |
(四)地区分布 | 第36-37页 |
二、 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一)借款人主要以中青年为主 | 第37页 |
(二)借款人中男性占比较大而且借款成功率高 | 第37页 |
(三)借款人以工薪族和私营业主为主 | 第37-38页 |
(四)借款人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 | 第38页 |
三、 借款订单统计描述和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7页 |
第一节 从外部因素分析 P2P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一、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40-41页 |
二、 P2P 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缺失 | 第41页 |
三、 行业自律发展滞后 | 第41页 |
四、 我国的征信系统尚未开放和社会诚信文化缺失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从 P2P 网络借贷平台内部分析其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一、 P2P 网络借贷平台管理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4页 |
(一)P2P 网络借贷平台组织架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2页 |
(二)P2P 网络借贷平台中间资金账户管理问题 | 第42-43页 |
(三)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评级能力不足 | 第43页 |
(四)网络借贷平台资金流动存在安全隐患 | 第43-44页 |
(五)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的信息技术风险 | 第44页 |
二、 P2P 网络借贷平台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一)线下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4页 |
(二)债权转让(专业放贷人)模式 | 第44-45页 |
(三)担保和风险资金池模式 | 第45页 |
(四)大型金融集团(陆金所)推出平台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五)P2B 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对我国 P2P 网络借贷发展的建议 | 第47-57页 |
第一节 发挥国家的监管和宏观引导,控制外在风险 | 第47-50页 |
一、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网络借贷的本质 | 第47-48页 |
二、 建立相关部门联合监管的体制 | 第48-49页 |
(一)人民银行 | 第48页 |
(二)银监会 | 第48-49页 |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 第49页 |
(四)工信部门 | 第49页 |
三、 加快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加强 P2P 网络借贷行业的自律 | 第50-51页 |
一、 P2P 网络借贷行业自律与管理 | 第50-51页 |
(一)P2P 网络借贷行业的合法合规经营要求 | 第50页 |
(二)P2P 网络借贷行业的管理要求 | 第50-51页 |
(三)P2P 网络借贷行业对服务借款人和投资人的要求 | 第51页 |
二、 P2P 网络借贷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律与管理 | 第51页 |
第三节 对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建议 | 第51-54页 |
一、 加强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管理能力 | 第51-53页 |
(一)建立健全的公司组织架构 | 第51-52页 |
(二)加强中间资金账户的管理 | 第52页 |
(三)提高信用评级能力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 | 第52页 |
(四)定期披露信息与行业内的其他平台信息共享 | 第52-53页 |
二、 加强网络借贷平台与保险、小贷、担保公司合作,分散风险 | 第53页 |
三、 提高 P2P 网络借贷平台防范网络技术风险的能力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加强我国诚信文化的建设 | 第54-57页 |
一、 加强诚信法制建设 | 第55页 |
二、 完善诚信管理体系 | 第55页 |
三、 培育诚信文化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