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13页 |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3页 |
| 一、 仿象理论的缘起 | 第13-18页 |
| (一) 西方语言学的转向 | 第13-15页 |
| (二) 消费社会的到来 | 第15-18页 |
| 二、 仿象 | 第18-27页 |
| (一) 从物品到符号 | 第18-19页 |
| (二) 从摹仿到仿象 | 第19-23页 |
| (三) 从真实到超真实 | 第23-27页 |
| 三、 完美的罪行 | 第27-32页 |
| (一) 本真生存的失落 | 第28-29页 |
| (二) “水晶复仇” | 第29-30页 |
| (三) 沉默的大众 | 第30-32页 |
| 四、 反思与启示 | 第32-36页 |
| (一) 对仿象理论的反思 | 第32-33页 |
| (二) 仿象理论的启示 | 第33-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附录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