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高等植物侧生器官的形态发育 | 第10-12页 |
·高等植物的侧生器官 | 第10-11页 |
·高等植物侧生器官的极性 | 第11-12页 |
2 控制植物侧生器官极性的基因 | 第12-14页 |
·控制植物远轴面极性的基因 | 第12-13页 |
·控制植物近轴面极性的基因 | 第13页 |
·对植物极性调控有关的 miRNA | 第13-14页 |
3 植物 KAN 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植物 KAN 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 第14-15页 |
·植物 KAN 基因的结构及功能 | 第15-16页 |
·高等植物 KAN 基因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4 本氏烟草生物学特性 | 第17-19页 |
·本氏烟草形态学特性 | 第17-18页 |
·本氏烟草的遗传学特性 | 第18-19页 |
·本氏烟草与其他物种相比 | 第19页 |
5 本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本氏烟草 KANADI 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菌株及质粒载体 | 第20页 |
·酶及生化试剂 | 第2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试剂及配方 | 第20-21页 |
·培养液及配方 | 第21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21-27页 |
·植物总 RNA 提取和反转录 | 第21-23页 |
·KANADI 转录因子的 PCR 扩增 | 第23-24页 |
·PCR 扩增产物回收 | 第24-25页 |
·胶回收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5页 |
·产物转化 | 第25-27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7页 |
·本氏烟草 KANADI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7-35页 |
·本氏烟草总 RNA 质量分析 | 第27页 |
·cDNA 第一链合成检测 | 第27-28页 |
·KANADI 转录因子的 PCR 扩增 | 第28页 |
·阳性克隆鉴定 | 第28-29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5页 |
·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分析 | 第29-34页 |
·KANADI 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5-36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本氏烟草中 KANAD 表达检测及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 第37-4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37页 |
·酶及试剂盒 | 第3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试剂及培养基配方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及配方 | 第37-38页 |
·培养基的配方 | 第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KANADI 转录因子的器官表达检测 | 第38-40页 |
·不同器官的 RNA 提取及反转录成 cDNA 第一链 | 第38-39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qRT-PCR)引物设计 | 第39页 |
·不同器官表达检测 | 第39-40页 |
·KANADI::GFP 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2页 |
·GFP 表达载体引物设计 | 第40页 |
·KANADI 转录因子的亚克隆 | 第40页 |
·酶切反应 | 第40-41页 |
·目的基因与载体 pCAMBIA-1305.1 连接及转化 | 第41-42页 |
·GFP 亚细胞定位检测 | 第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本氏烟草不同器官的 RNA 提取及反转录检测 | 第42-43页 |
·基因表达定量分析 | 第43-44页 |
·本氏烟草亚细胞定位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4-45页 |
·本氏烟草 KANADI::GFP 定位检测 | 第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不同器官的表达检测 | 第45-46页 |
·RNA 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45页 |
·实时荧光定量体系选择 | 第45-46页 |
·GFP 定位检测的优势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