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页 |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服务业发展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一、 服务、服务业与服务业发展 | 第16-21页 |
(一) 服务的内涵和特点 | 第16-17页 |
(二) 服务业的内涵和分类 | 第17-20页 |
(三) 服务业发展 | 第20-21页 |
二、 服务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相关基础理论 | 第21-26页 |
(一) 富克斯(Victor.R.Fuchs)的服务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二) 罗斯托(Rostow)五阶段理论 | 第22-23页 |
(三) 贝尔(Daniel Bell)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 第23页 |
(四) 配第-克拉克定理 | 第23-24页 |
(五) 库兹涅兹(Simon Kuznets)产业结构论 | 第24-25页 |
(六) 产业服务化与服务产业化 | 第25页 |
(七) 全球一体化促进服务业发展 | 第25-26页 |
三、 服务业发展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 第26-30页 |
(一) 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 | 第26-27页 |
(二) 关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和发展效应问题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30-36页 |
一、 服务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内涵 | 第30页 |
二、 内部动力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 第30-31页 |
(一) 经济服务化的规律性 | 第30-31页 |
(二) 经济服务化 | 第31页 |
三、 外部动力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理 | 第31-36页 |
(一) 示范效应 | 第32-33页 |
(二) 竞争效应 | 第33-34页 |
(三) 关联效应 | 第34页 |
(四) 人力资本积累效应 | 第34页 |
(五) 制度“倒逼”效应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6-42页 |
一、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历程回顾 | 第36-37页 |
(一) 服务业发展几乎停滞时期:1949-1979 年改革开放前夕 | 第36页 |
(二)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时期:1980-2013 年 | 第36-37页 |
二、 现阶段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 第37-42页 |
(一) 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 | 第37-38页 |
(二) 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 | 第38-39页 |
(三) 劳动生产率偏低 | 第39-40页 |
(四)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内、外部动力与我国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2-49页 |
一、 基本假设 | 第42页 |
二、 实证分析与变量选择 | 第42-44页 |
(一) 实证模型 | 第42-43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三、 内、外部动力与我国服务业发展时间序列数据的比较与实证分析 | 第44-47页 |
(一) 实证方法 | 第44页 |
(二)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三) 协整检验 | 第45-47页 |
四、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一) 劳动投入 | 第47页 |
(二) 国内资本投入 | 第47-48页 |
(三) 外商直接投资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二、 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一)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 第49-50页 |
(二) 广东等我国较发达地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