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9页 |
第一部分 怀菊花降压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19-28页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19-20页 |
·仪器 | 第19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怀菊花药材的定量分析 | 第20-21页 |
·怀菊花药材中挥发油的提取 | 第21页 |
·怀菊花降压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21-26页 |
3 怀菊花有效部位提取纯化工艺 | 第26页 |
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怀菊花降压有效部位的薄层色谱研究 | 第28-31页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8-29页 |
·仪器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29-30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展开剂的选择 | 第29-30页 |
3 怀菊花降压有效部位薄层色谱的建立 | 第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怀菊花降压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研究 | 第31-49页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1-32页 |
·仪器 | 第31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怀菊花中总黄酮和总有机酸的含量 | 第32-33页 |
·供试品的制备 | 第32页 |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总有机酸含量测定 | 第33页 |
3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总黄酮及总有机酸含量 | 第33-36页 |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4 HPLC 法同时测定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木犀草苷、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 | 第36-47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37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37-47页 |
·含量测定 | 第47页 |
·结果 | 第47页 |
5 讨论与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部分 怀菊花总黄酮部位的药理实验研究 | 第49-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实验药物配制及剂量设置 | 第49页 |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2 时效关系的测定 | 第50-51页 |
·给药 | 第50页 |
·测定血压 | 第50页 |
·结果 | 第50页 |
·给药 | 第50页 |
·测定血压 | 第50页 |
·结果 | 第50-51页 |
3 量效关系的测定 | 第51-52页 |
·分组与给药 | 第51页 |
·测定血压 | 第51页 |
·统计方法 | 第51页 |
·数据统计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页 |
4 怀菊花总黄酮部位降压效果研究 | 第52-53页 |
·分组与给药 | 第52页 |
·测定血压 | 第52页 |
·取结果 | 第52页 |
·统计方法 | 第52页 |
·数据统计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页 |
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88页 |
附录1 附图 | 第65-83页 |
附录2 文献综述 | 第83-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88页 |